龙抬头各地吃什么?龙抬头全国各地吃什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5 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龙抬头各地吃什么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龙抬头各地吃什么的知识,包括龙抬头全国各地吃什么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龙抬头吃什么
  2. 南方人二月二吃什么东西
  3. 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龙抬头全国各地吃什么
  4. 北方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一、龙抬头吃什么

1、猪头肉——抬龙头在二月初二这一天,生意最最火爆的门店要属理发店和卤肉店了。在二月二龙抬头的这天,民间很多地方有吃猪头肉的习俗,人们都会去买上一些猪头肉来吃饺子——食龙耳饺子作为一种传统美食,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饺子被赋予了另一个称号“龙耳”,吃饺子则被称为“食龙耳”。而面条——扶龙须细长的面条,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长长久久、健康长寿之意,如生日会吃“长寿面”等,在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美食中,当然也少不了面条。

2、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过后,春龙节来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抬头”。它是一个传统节日。

二、南方人二月二吃什么东西

1、“二月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对于老一辈人来讲,这是个特殊的日子,有很多的习俗;二月二这一节日起源很早,要追溯到上古时期,是在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中产生、发展而来,它在南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其节日的叫法也不一样,北方人把它叫做“龙抬头节”,而南方人则称之它为“社日”。

龙抬头各地吃什么?龙抬头全国各地吃什么-第1张图片-

2、北方地区的食俗,主要是吃煎饼、水饺、龙须面、猪头肉。

3、这个习惯据说和龙王有关,龙王主雨水,可以镇伏百虫,还能保佑丰收,所以在北方人看来,二月二的食物应该多与“龙”联系起来。

4、南方地区的食俗,主要是猪肉、羊肉、鸡肉、糍粑、粽子。

5、在浙江地区,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会备祭品祭祀土地爷等神,以保佑乡人平安。当地还一直流传着俗语:“二月二,杀鸡请土地。”另外在南方的很多地区还有分祭肉,聚众宴饮,奏乐欢娱的习俗。晋周处《风土记》记载:“荆楚于是日以猪羊肉调其饭,以葫芦盛之相邀于人,以敦故旧之情。”这也说明南方人更喜欢用猪肉、羊肉这些肉食来表达对这一节日的热爱。

6、宋代的陆游还曾写过《社日诗》“幼学已忘那用忌,微聋自乐不颁医。”他提到的“微聋自乐不颁医”其实说的是一种酒,也就是说在二月二这一天喝社酒,能够治聋。至于吃糍粑吃粽子,则是在南方的广东、广西一带。

7、从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来看,南方人更具特色的除了糍粑和粽子以外,猪肉、鸡肉、羊肉也都经常出现。

三、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龙抬头全国各地吃什么

导读:中 *** 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 *** 的日子。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那么,对于二月二龙抬头你了解多少呢?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呢?想知道龙抬头全国各地吃什么,一起随小编详细了解下吧。

大家都知道,在举行祭祀活动时,桌子上都要摆一些食物作为“贡品”。而猪头就是人们最常摆的贡品之一。在二月二这一天,人们除了会在桌子上摆上一盘猪头肉以外,还有吃猪头肉的习俗。这一天,人们用“猪头”来代替“龙头”,所以吃猪头肉也被称为“吃龙头”。二月二吃龙头,寓意:“新的一年,昂头挺胸,事业学业,大步向前”。

关于吃“龙眼”,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二月二吃龙眼,指的是馄饨。在南方,馄饨又叫“云吞”,因为它形状圆圆滚滚的,特别像龙的眼睛,所以南方很多地方,二月二这一天都有吃馄饨的习俗。另一种说法认为,二月二吃龙眼,指的是“桂圆”。因为,桂圆本来就有“龙眼”的别称。二月二吃龙眼,寓意:“在新的一年,能够火眼金睛,趋避风险,发现身边发财的机会”。

饺子是二月二必吃的美食之一!因为它的形状像耳朵,所以二月二吃饺子,又被称作“吃龙耳”。大家都知道,饺子除了像耳朵以外,还特别像“元宝”。所以,二月二吃饺子,不仅有耳聪目明的寓意,还有招财进宝,财运亨通的寓意。

在二月二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吃面条的习俗。因为面条细细长长的,所以也被叫作“龙须面”。二月二吃一碗龙须面,寓意:“长长久久,顺顺当当,事事如意”。

油炸糕是北方的一种传统小吃。它的表面呈金 *** ,里面包着馅料,形状圆圆的,特别像“龙胆”。二月二吃龙胆,一方面有“壮胆”的寓意,另一方面则有“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寓意。

春饼是很多地方,二月二必吃的美食之一!因为一张张薄薄的春饼,特别像龙鳞,所以二月二吃春饼,也被称为“吃龙鳞”。大家都知道,春天吃春饼有“咬春”的寓意。因为,春饼里夹着各种蔬菜,有面也有菜,所以二月二吃春饼,也有寓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财源不断”的美好寓意。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又像耳朵,二月二这天吃饺子,又被称为吃龙耳。龙头节讲究吃肉菜馅的饺子,因为有菜谐音“有财”,寓意这一年财源滚滚之意。

除了立春吃春卷,有些地方二月二也有吃春卷的习俗。春卷是用饼皮卷上酱肉、酱鸭、熏鸡、肉丝炒韭菜、素炒粉丝、肉丝炒菠菜等合菜吃,意为合龙头。此外,春饼皮圆且薄,形状好似龙鳞,因此二月二吃春卷也叫“咬龙鳞”。

山西吕梁地区二月二有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的习俗。煎饼或葱油烙饼讲究香软层多,因而被称为“揭龙皮”。

天津、北京等地的人们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将黄米磨成面,即黄米面,再用黄米面做成黄米糕,油炸后的黄米糕成椭圆形,色泽金黄,形似龙胆,所以又称之为“食龙胆”。

相传很久以前,河北部分地区毒蝎横行,人们为了诅咒毒蝎子,就在每年二月二这天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成毒蝎形状,然后油炸吃掉,叫做“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而晋南二月二这天一定要吃麻花、馓子,称之为“啃龙骨”。

龙须面因面丝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龙须面。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寓意“顺顺溜溜、顺心如意”。

温州民间有二月二吃荠菜饭的习俗,且在当地有这天吃了荠菜饭,一年都不会生皮肤病的说法。其实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荠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叶绿素,常食用可提高自身免疫力,对皮肤也十分有益。

按照北方传统习俗,二月二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用猪头作为祭祀的贡品,并且要吃猪头肉,讨鸿运当头的彩头。二月二吃猪头肉,称为“食龙头”,意在应和“龙抬头”,是希望一年里运势抬头、吉祥如意。

驴打滚是一种豆面糕,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滚,寓意“财源滚滚”。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人们在二月二这天都会买一些驴打滚品尝。

天津的焖子是用极细的绿豆淀粉 *** 的,与凉粉、粉皮属同类食品。因为银白色的焖子切成扁块状,排在一起很像龙鳞,所以煎焖子也叫煎龙鳞。

在苏北和鲁南地区有二月二吃爆米花的习俗。相传武则天当上皇帝一事惹恼了玉皇大帝,遂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有一条黄龙违背旨意偷偷给人间布雨,玉帝得知后,将其打入凡间,并压在舍利塔下,说如果想再回到天庭,除非金豆开花。人们为救黄龙,四处寻找金豆开花。想到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爆开了花,可不就是“金豆开花”吗?所以在二月二这天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老苏州人有二月二吃撑腰糕的习俗。以前的撑腰糕是指正月里没有吃完的年糕,留到二月,放入油锅炸一炸再食用。据说吃了撑腰糕,腰板儿就硬了,干农事就不会感到腰酸背痛了。

在胶州半岛,二月二要吃炒面棋、炒地瓜棋、煎饼、豆腐、糖豆等,吃面条叫“扶龙须”,炒棋子叫“吃龙眼”。

四、北方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二月二正处于惊蛰与春分之间。人们认为经历了一个冬天后,传说中的龙也开始活跃了,所以有“龙抬头”的说法。二月二这天的习俗、讲究,都是为了能够使龙顺利地“抬头”,以祈龙赐福,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因此,各种食品都被加上“龙”的头衔。

吃面条,也叫吃“龙须”,龙须面也由此而得名。“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人们用吃面条的习俗来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到了二月二,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这一天吃饺子被称作“吃龙耳”。过去,医学不发达,染上病就不容易治好,大概人们认为“龙抬头”会镇住一切病害,吃了“龙耳”,龙会保佑自己身体健康,祛除百病,到现在还流传着“二月二吃水饺,百病惧龙体外跑”的顺口溜。

炒黄豆源自武唐时期的传说,据传因武则天夺唐氏 *** ,改国号为周,引玉帝大怒,命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玉龙不忍,违反帝谕私自降水,结果被打下凡界,压在山下,并立了一座字碑,上写:“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百姓们为救玉龙,想尽了办法,这年的农历二月二,人们发现黄豆都是金黄的,很像金豆,于是家家户户都炒了很多黄豆,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因此而释放了玉龙,人间得降甘霖。

“煎焖子”叫“煎龙鳞”,因为银白色的焖子切成扁块状,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每片“龙鳞”的两面都被煎成金 *** ,以表示对“懒龙”的惩罚,督促它尽力治水,好带来丰收。吃的时候,把煎好的焖子盛到碟子里趁热浇上麻酱汁、蒜泥、醋、酱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饼或烧饼食用,清香爽口,余味绵长。

二月二还有吃煎饼的习俗。二月二吃的煎饼多是高粱面或白面做的。把面调得粘糊糊的,把锅烧热,更好是平底锅,用一块肥肉一搓,以防粘锅,再把调好的面糊摊在锅内,用铲子摊匀,转眼就熟。这是因为当时正好是惊蛰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人们以此来提醒不要受毒虫的伤害。

炒面棋又名炒蝎豆,有棱有角,形似棋子。此时恰逢初春,蝎类毒虫苏醒,吃炒面棋意喻着人们对害虫的规避心理,童谣唱曰:“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吃的 *** 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比较讲究的还在食用时搭配“合菜”。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

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龙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鱼、凤、麟、鹿、马、牛多种动物的影子。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也是这个原因。

【拓展】二月二龙抬头传统食物介绍

饺子是中国北方更好的美食之一,不接受反驳!无论北方人走到哪儿,最难忘的就是饺子,而且最难忘的是母亲包的。思乡有时吃顿饺子会化解很多愁。北方的农村重大节日都要吃饺子的,二月二也不除外的。“好吃不如饺子”这话不是随便说说的。这饺子有很多形状,元宝形的、耳朵形的,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北京、天津等地:有二月二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 *** 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这个小米可不是那种普通的我们见到小米,是那种糯小米,一般用来做年糕和面食中包上做蒸包。

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这个是河北地区的风俗,相传很久以前,河北大营一带毒蝎横行,人们为了诅咒这个毒蝎,就在每年阴历二月二,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农历二月二,山东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传统习俗。发面之后,然后再跟擀面条一样,擀成面,用刀切成菱形,跟旗子一样。我小时在农村时,我母亲做得会加鸡蛋,颜色黄金色,一般是用沙子炒或者直接放大锅中炒。小时候更爱的食品之一,嘎嘣脆,又不硬,香。可惜很多年没吃到了,一直在外地。

6、山东青岛地区:除了吃棋子、糖豆,还在二月二摊煎饼吃。

那个年代,白面金贵。我小时在家更爱吃的就是老妈摊得煎饼,里面加点油、鸡蛋、葱花。但是我自己做总是做不出那个味道。

这个煎饼不是临沂、淄博地区那种,也不是现在流行的.煎饼果子,但是做法差不多,只是相对软。

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当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帝,此事惹恼了玉皇大帝,玉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有条黄龙却违背了旨意。玉帝得知后,把它打下凡间,压在舍利塔下,玉帝说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开花”。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玉米 *** 时,突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崩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山东地区除了吃面旗子外,也吃炒豆子,只不过同甘肃的略有区别,是用面加糖然后调成稀状,把黄豆裹起来,然后再炒,更美味。

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民间习俗春龙节来到,家家户户吃猪头等各种食物,以示吉庆。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乡一带,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到了中午开饭的时间,家家户户都吃炒面条。炒面条是将面条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与肉丝、油豆腐丝、春笋丝、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面条外形像虫,寓意大家合力把虫炒熟并全吃掉了。

江浙沪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保留着吃“撑腰糕”的习俗,有把腰撑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当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芥菜饭是浙江温州传统的汉族小吃,饭松菜嫩,香甘爽口,别有风味。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瑞安县志》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早上卯时,卯月的之一个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此为一吉。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

围好仓后,把家中所有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 *** ,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龙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鱼、凤、麟、鹿、马、牛多种动物的影子。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也是这个原因。

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 *** 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

开笔礼是人生的之一次大礼。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禁忌一:女子结婚后,切忌勿在娘家过二月二

按照旧社会的风俗,刚新婚的小媳妇年前年后都必须在婆家伺候公婆与丈夫,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暂时回娘家住,当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过了正月必须回家。因为二月二以后就是民间的春耕了,还得下地干活。

妇女生小孩肯定是要见血的,产后还会有一些恶露排出体外,在过去被看成是非常污秽的事。女人回娘家生小孩等于把“霉运”带回家,而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等于把好运带回家的,与之相冲,所以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穿到龙头。妇女们在二月初二这天不能做针线活,传说这一天龙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一定要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松无处藏”。

禁忌四:忌说“吃醋”,改叫“用忌讳”

在我国中原诸省的方言中,因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层面的含义,到了二月二因为本身这个节日就是喜庆的,所以当时人怕小心眼儿影响吉利,于是就把“忌讳”叫做“醋”,而用忌讳就是吃醋的意思。

北京、河南等地在二月二忌讳吃面条,说是吃面条就是吃龙须,惹了龙王,当年会闹涝灾。不能喝粥、吃米饭,人们认为粥是龙血,米饭是龙子。不能纺花,因为“二月二纺花,胭了龙毛龙抓”。龙抓就是雷 *** 人的意思。有些地方忌洗衣,怕伤了龙皮。武城一带忌太阳没升起前出屋门,否则会“踢囤尖”,砸了一年丰收的希望。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抬头 各地 什么 全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