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汤百度百科(附子汤组成的功效有哪些)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9 0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附子汤百度百科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附子汤组成的功效有哪些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附子汤百度百科(附子汤组成的功效有哪些)-第1张图片-

本文目录

  1. 四逆汤的配方是什么
  2. 小续命汤原方是什么
  3. 半夏泻心汤的歌诀
  4. 附子汤组成的功效有哪些
  5.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先煮附子还是先煮麻黄
  6. 破格救心汤组成
  7. 四逆汤的配方

一、四逆汤的配方是什么

1、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是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2克);干姜一两半(9克);甘草二两,炙(6克)。

2、方剂出处:四逆汤,出自汉·汉仲景《伤寒论》。

3、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法:水煎服。

4、方解:本方证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又称阳虚寒厥证。阳衰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恶寒蜷卧、四肢厥冷,而冷过肘膝;阳虚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

5、方中附子生用,大辛大热,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尤善温肾阳,为回阳祛寒要 *** ,为君 *** 。干姜辛热,守而不走,温中祛寒,为臣 *** 。二者一守一走,气味雄厚,使温阳之力更为宏大,故前人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

6、附、姜配伍,重在温补肾阳以补先天。炙甘草甘缓和中,既能缓和姜附燥烈峻猛之 *** ,使其无伤阴之弊,且与干姜配伍,重在温补脾阳以补后天,为佐使。综观本方, *** 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四逆自温,故名“四逆汤”。

7、现代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维持 *** 腹膜透析中水肿伴心衰、缓慢 *** 心律失常、小儿 *** *** 心肌炎、老年高血压病、混合型高脂血症、单纯佳晕厥、缺血 *** 脑卒中等证属阳虚寒盛的病症。

二、小续命汤原方是什么

1、就是古人的一种 *** 方。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小续命汤。

2、处方麻黄(去节.一钱)人参(去芦.一钱)黄芩(一钱)芍 *** (一钱)甘草(炙.一钱)川芎(一钱)杏仁(去皮尖.麸炒.一钱)防已(一钱)肉桂(七分)防风(一钱半)附子(炮.去皮脐.二钱)

3、功能主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战掉,言语蹇涩。

4、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食远服。中风无汗恶寒,倍加麻黄、防风、杏仁;中风有汗恶风,加桂枝;中风身热无汗,不恶寒,加石膏、知母;中风身热有汗,不恶风,加葛根;中风无汗身凉,倍加附子,加干姜;中风有汗无热,倍加附子,加桂枝。

5、上锉。每服三钱半,加生姜五片,枣子一个,煎至七分,去掉,食前温服。

6、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肢体 *** ,神思昏乱,头目眩重,痰诞壅盛,筋脉拘挛,屈伸转侧不便,涕唾不收。

7、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续命汤

三、半夏泻心汤的歌诀

1、此方所治之痞,是小柴胡汤误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所致。

2、治疗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为主。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中气虚弱,寒热错杂,故为痞证。

3、脾气主升,肝气主降,升降失常,故见呕吐,肠鸣下利。

4、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止呕,故为君 *** ;干姜温中散邪,黄芩、黄连苦寒,邪热消痞,故为臣 *** ;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气,为佐 *** ;甘草调和诸 *** ,为使 *** 。

5、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6、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7、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

8、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9、麻子仁丸治脾约,燥热津亏便下难,枳朴大黄蜜杏芍,润肠泄热便下来。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夏泻心汤

四、附子汤组成的功效有哪些

附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温经散寒之功效。主治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附子汤中人参苓,白术芍 *** 加方中;祛除寒湿温脾肾,主治肢冷身体痛。

附子温阳散寒,化湿止痛为主 *** ,重用白术化湿利痹,茯苓、人参补气健脾燥湿,复以芍 *** 缓急止痛。

全方共奏温阳散寒,化湿利痹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寒湿痹痛之病证。附子汤具有强心,利尿,抗风湿,止痛等作用。

组成:龙骨、甘草、芍 *** 、干姜、黄连、石榴皮、阿胶、附子、黄芩、粳米

用法:上锉。以水八升,取三升,分三服

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次服

出处:《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

组成:附子、当归、人参、黄连、甘草、干姜、桂心、芍 *** 、蜀椒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组成:附子、甘草、宿姜、半夏、大枣、白术、仓米

用法:上切。以水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

主治:肺虚劳损,腹中寒鸣切痛,胸胁逆满气喘

组成:附子、芍 *** 、桂心、甘草、茯苓、人参、白术

用法:上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治:湿痹缓风,身体疼痛如欲折,肉如锥刺

组成:附子、生姜、干姜、桂心、石膏、生犀角、地骨白皮、白术、独活、川芎

用法: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服后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再服。服汤后如觉欲汗,少覆之令汗出,须臾歇汗后,以 *** 末粉身。其汤须服五六剂,间三四日服一剂。其方服一剂后,量病情进退

主治:风病有因饮酒过节,不能盲语,手足不随,精神昏恍,得病经一两。经服生葛根等三味汤七日以后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附子汤

五、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先煮附子还是先煮麻黄

1、方名: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之剂)

2、主治:治伤寒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3、方义:太阳证发热,脉当浮,今反沉;少阴证脉沉,当无热,故曰反也。热为邪在表,当汗,脉沉属阴,又当温,故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 *** ,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

4、变化方:本方去细辛,加甘草,名麻黄附子甘草汤,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无证者当微发汗。

5、煎服法:先煮麻黄去沫,内诸 *** 煎。

6、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二三日无里证者。

7、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炮细辛二两热微者,以甘草易细辛微发汗。以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 ***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8、煎煮 *** :附子先下,煮开小火持续三十分钟,入细辛,持续二十分钟,入麻黄,持续五分钟,去沫取汁。

9、麻黄发表,久煮无效。附子有毒,久煮去毒,然太久则效减。附子之效,在乎其毒也。(傻笑海盗注)

10、麻黄附子细辛汤非以麻黄发表也,麻黄非久煮不能止其轻浮。麻黄得附子而汗止,附子得细辛专主少阴。

六、破格救心汤组成

破格救心汤的组成:制附子30~100~200g,干姜60g,炙甘草60g, *** 参(另炖)10~30g,生山茱萸60~120g,生龙牡、活磁石各30g,麝香(分冲)0.5g。

救心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石室 *** 》卷六。具有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之功效。主治阴寒直中肾经,舌黑眼闭, *** 尽黑,上身尽青, *** 出, *** 自遗。

组成:人参五两(150克),附子一个,白术半斤( *** 克),肉桂一两(30克),菖蒲五分(1.5克),良姜三钱(9克)。

七、四逆汤的配方

1、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是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2克);干姜一两半(9克);甘草二两,炙(6克)。

2、方剂出处:四逆汤,出自汉·汉仲景《伤寒论》。

3、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法:水煎服。

4、方解:本方证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又称阳虚寒厥证。阳衰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恶寒蜷卧、四肢厥冷,而冷过肘膝;阳虚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

5、方中附子生用,大辛大热,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尤善温肾阳,为回阳祛寒要 *** ,为君 *** 。干姜辛热,守而不走,温中祛寒,为臣 *** 。二者一守一走,气味雄厚,使温阳之力更为宏大,故前人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

6、附、姜配伍,重在温补肾阳以补先天。炙甘草甘缓和中,既能缓和姜附燥烈峻猛之 *** ,使其无伤阴之弊,且与干姜配伍,重在温补脾阳以补后天,为佐使。综观本方, *** 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四逆自温,故名“四逆汤”。

7、现代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维持 *** 腹膜透析中水肿伴心衰、缓慢 *** 心律失常、小儿 *** *** 心肌炎、老年高血压病、混合型高脂血症、单纯佳晕厥、缺血 *** 脑卒中等证属阳虚寒盛的病症。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附子 功效 百科 组成 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