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滑熘里脊的熘意思的一些知识点,和什么叫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烹饪用语,扒.煨,焖,…… 都是什么意思
常见烹饪用语解释——送给厨艺高超的GGMM们
1、溜:溜菜需两步完成。之一步先将挂糊或上浆原料用中等油温炸过,第二步将芡汁调料等放入锅内,倒入炸好的原料,颠翻出锅。溜菜具有香脆、鲜嫩、滑软等特点。一般在第二步溜炒时宜用旺火,快速翻炒出锅。常见菜肴有“焦溜肉片”、“醋溜白菜”。
2、焖:是把主料先过油后炸至半熟,再加汤用文火焖至熟烂的烹制法,特点是软烂不腻。如“黄焖鸡块”、“油焖大虾”。
3、烧:是先将主料用油炸过或用火焯过,再加上辅料,兑入汤汁煨至熟烂的 *** ,特点是汁浓、汤少,菜质软烂,色泽美观。如“红烧海参”、“干烧鱼”。
4、氽:氽是用生料加工调味后,放开水锅中煮熟的 *** 。氽菜简单易做,重在调味。一般用鸡汤、骨肉汤,同时加入配料增味。特点是清淡、爽口。有菜有汤,适宜冬季适用。如“氽丸子”。
5、蒸:是将生料或半熟原料,加调料调味后上笼屉蒸熟的 *** 。蒸分清蒸、干蒸和粉蒸。原汁原味,形状完整,质地鲜嫩。如“清蒸鸡块”、“米粉肉”。
6、炸:将主料挂糊或不挂糊下热油锅,由生炸熟的 *** ,外焦里嫩。如“干炸里脊”“软炸虾仁”等。
7、酥:先将原料下锅煮熟或蒸熟再用油炸至香酥的 *** ,特点是外焦脆,里嫩软、鲜香可口,如“香酥鸡”、“香酥肉”。
8、烩:是将原料油炸或煮熟后改刀,放入锅内加辅料、调料、高汤烩制的 *** 。有香嫩、鲜的特点。烩制 *** 简单,要注意火候,一般用中火使汤收浓。常见有“烩三鲜”、“烩鸡丝”。
9、扒:是锅底加油烧熟,炒锅加汤,放入主料及调料,用文火扒烂,勾芡收汁的烹制法。鲜软,汁浓,易消化,有“扒三鲜”等。
10、炖:此法比较多见, *** 简便,是先将主料切1块煸炒,再兑入汤汁,用文火慢煮的 *** 。特点是有汤有菜,菜软烂,汤清香。如“清炖鸡”。
11、爆:是旺火热油,原料下锅后快速 *** 作。要求刀工处理粗细一致,烹前备好调味品,动作要麻利迅速。“葱爆羊肉”、“酱爆鸡丁”。
12、炒:是指锅内放油、油烧熟,下生料炒熟。一般用旺火快炒,以减少菜的维生素损失。炒肉一般用中火。
13、砂锅:将原料加工后,装入砂锅中,调入作料、配料,用文火慢慢煨炖至熟烂,营养丰富。如“砂锅豆腐”、“砂锅鸡”。
14、拔丝:是将糖加沙(或油)熬成糖棉后挂上主料的 *** 。拔丝菜要有丝,有口味香甜腻的特点,属技术菜,重在掌握炒糖稀。老了发黑不行,嫩了色泽浅拔不起丝也不行。要掌握火候, *** 作要快。有“拔丝菜果”、“拔线山 *** ”等。
Re:常见烹饪用语解释——送给厨艺高超的GGMM们
1、焯水:又称“出水”,是将原料置于开水或冷水锅中进行初步熟处理的一种 *** 。
2、过油:用油为传热介质对烹饪原料进行初步熟处理的 *** 。小型原料从温油走过又称“滑油”;大型原料从旺油中走过又称“走油。
3、挂糊:烹饪前将原料均匀裹上一层糊液的工艺。
4、上浆:用淀粉、鸡蛋、盐等与原料一起调拌,使原料外层裹上一层薄薄浆液的工艺。
5、上劲:将加工成茸泥末的动物 *** 原料加精盐、水、淀粉及其他辅料后反复搅拌,使之达到色泽发亮、肉质细嫩、入水不沉、不散状态的一种加工 *** 。
6、勾芡:在烹饪过程中向锅中加入淀粉水溶液,使菜肴汤汁具有一定浓稠度的工艺。又称“着腻”、“着芡”、“拢芡”。
7、温油:俗称三至四成,温度一般在70℃~100℃。热油俗称五至六成,温度一般在110℃~170℃。旺油俗称七至八成,温度一般在180℃~220℃。
8、滑锅:将锅烧热,淋少许油把锅滑遍,再倒出油的一种 *** 。
9、炝锅:又称“炸锅”,是指将姜、葱、辣椒末或其他带有香味的调料放入烧热的底油锅中煸炒出香味,再及时下菜料的一种 *** 。
Re:常见烹饪用语解释——送给厨艺高超的GGMM们
1、马牙段:把葱从中间冲开,切2厘米长的段。
2、 *** 丁:呈四方形,有1厘米见方,也有1.5厘米见方的。
3、象眼块:两头尖、中间宽,一般是4厘米长、中间宽1.5厘米、厚1.5厘米,斜度2.5厘米。其大小可根据主料、盛器的大小酌情而定。简单地说有些类似菱形,似大象的眼睛。
4、菱形块:和象眼块相仿,但没象眼块那么规则。
5、骨牌块:呈长方形。一般的5厘米长、2.5厘米宽、7毫米厚,小的长2.5厘米。其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6、滚刀块:采用原料滚动、斜立刀的 *** ,将原料切成基本相同的块,如烧茄子等。
7、绿豆丁:一种类似绿豆子的小方丁,约5-7毫米见方。
8、劈柴块:不规则的原料经过加工成为基本一致的块,一般长5厘米,宽、厚各1厘米。用别或先删后切的刀法均可。
9、雪花片:形似雪花的薄片,一般1.5毫米厚,长、宽各1.5厘米。
10、柳叶片:形似柳叶,大部分用笋尖、茭白尖 *** ,一般长5厘米、厚1.5毫米,一头尖,一头宽。
11、卧刀片:又称坡刀片。 *** 作 *** 是左手按原料,右手执刀,刀背向外,刀背略高于刀刃,使刀身呈坡斜状,成品呈斜茬片状,如片腰片、片海参、片肚片等,都采用卧刀片的 *** 。
12、码味:在烹饪前将原料用调味品调拌浸渍入味的工艺。
13、偷刀:是看不见、切不透。如“蜜炙方肋”,看表面是一大块,实际里面用偷刀解成了小方块。还有切成夹子形,称为切一刀、偷一刀。
14、扩鸡:为了便于受热和美观,把经过初步加工的鸡子,剁去鸡嘴和爪子的1/3及膀尖。有的菜肴在扩时需要把眼刺破、头破开、爪骨剔开、元骨砸断。
15、扩鱼:为了便于受热和美观,把经过初步加工后的鱼,剁去胸鳍、脊鳍的1/3,尾鳍的里边修裁整齐。
16、松里:熟原料的面不动,里边的大块肉撕成小批,放平。如锅烧鸭、清蒸整面鸭等。
17、删:为使原料内部松开,破而不碎,滑拍一下为删。如炸都胗等。
18、解:即不能切透,一般是深入原料的2/3或3/4,如解腰花等,但在 *** 作中,采用的刀法各不相同。
19、拉玛丝:即比较粗的丝,长5厘米,厚、宽各7毫米。
20、麻一下:即把主料放入作料内浸渍,多用于干炸菜肴,烹制前临时浸渍一下,使原料入味,时间比较短。
21、养住:将发好和未发的原料通过不同的 *** ,保养起来,延长其使用时间。
22、提一下:放入碱加速原料的发制速度。有的上下加热,使其发暄,也称为提。有的原料为了使其肥、暄嫩、光滑,除去异味,放入适量的碱提一下,再把碱味去掉。
23、泖:即把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或半成品,放在开汤里或开水里浴一下,这个浴的过程叫泖。如:冬天吃拌拆骨肉,为使其入味、不冰牙,就需要泖一下。
24、氽:有多种用法,一是保养水作,使其延长使用时间。如氽作,把锅放火上添入清水,放入笋片等原料,水开倒入盆内。二是用于汤菜,如氽里脊丝等。把锅放火上添入清水烧六七成热时,放入里脊丝,肉变色发白捞出,对入清汤、作料即可食用。
25、杀:为除去原料的异味和浮油、水分,在开水或开汤中加入盐水、料酒,再把原料放入,沸起撇沫后捞出。
26、浸:把原料放在开水里,使其断血凝固,可避免营养外溢。
27、掸:为了保持原料的脆、嫩、色泽,放在开水锅里迅速搅开,立即捞出来。如掸莲菜、芹菜等。
28、蘸:将原料放入热水或开汤中,立即取出。如菜心在热水或开汤锅里蘸一下,能缩身发软,保持色泽。
29、烘汁:熘菜的一种 *** 作,经过烘汁的菜肴,起明发亮,端到桌上还冒小汽泡。具体作法是:在熘菜的汁中加入热油,用大武火,一手晃锅,一手拿勺把汁推动,使油溶化入芡汁内,暄起冒泡,称为烘汁。
30、追:把生肉放在凉水内,使血水溢出,渗入水分,使其发嫩,色泽干净漂亮。如爆里脊片,切好后要放水里追一下。
31、群边:把经过加工的菜心等,摆放在菜肴的周围,使菜肴美观大方,也称围边。
32、锅垫:扒菜时使用的一种工具,用青竹编制,圆形,直径50厘米左右,上有许多八角小孔洞,又称锅箅。
33、叠:用鸡蛋或蛋清加入粉芡搅成糊,将主料放入糊中抄抓均匀,使糊抱紧主料,便于保持原料的嫩 *** 和形状。
34、哈透:将比较嫩的原料上笼作短时间的加热叫哈。哈透用的时间要长一些,要求原料既紧住而又不能出水。
35、一品:选料精,形状大,美观大方。菜取一品,表示恭敬之意,如一品肉、一品桃等。
36、油激:将油烧至 *** 成热时,把原料放入立即捞出,称为激一下。干炸菜肴二次下锅,把热油泼到原料上也都称为激一下。
37、撵汁:把菜合入盘内,汁滗入锅里,勾入流水芡,至汁收浓,再浇到菜肴上。
38、热锅凉油:先把锅烧热,下入大油,油热倒出,再添凉油进行煸炒,目的是保持原料脆、嫩和色泽。
39、里七外十一:的摆放的一种形式,即中间1个,内围6个,外圈11个,如真煎丸子、煎鸡饼等。
40、顿火:原料在炸或煮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食品外老内生或硬心,在一定程度时将锅从火上端下停一会,再端到火上继续加热。
41、顺入:即摆好的碗,蒸熟后,按原样放入头海碗内或锅垫上。
42、收汁:菜肴在煸炒中的汤汁经过加热,由多到少,由稀到稠,可增加菜的浓度和香味、光泽。
43、焅汁:也称收汁。就时菜肴基本做成,为使其入味,改用小火加热,将汁基本收尽,以增加菜肴光泽。
44、三搭头:指铺锅垫的形状,两边低、中间高。先横着在中间摆一行,再在上面横着摆两行,搭在中间一行上。
45、马鞍桥:装盘的一种形式,平放两行,中间架起摆一行。
46、爆汁:汁不多,但能抱住菜,菜吃完,盘里不剩汁。
Re:常见烹饪用语解释——送给厨艺高超的GGMM们
1、高汤:又称“清汤”、“上汤”、“顶汤”,是指用猪骨、鸡骨、鸭架、碎肉头等原料熬制好的毛汤,加入和成稀糊状的、未加盐的鸡茸或肉茸处理,使之清澈如水、味浓而鲜的一种汤料。
2、奶汤:又称“白汤”,原料加清水煨制而成的色泽乳白的汤。
3、头汤:也叫原汁汤。将骨头、鸡子、鸭子、猪肉等,放入清水锅里煮,待肉煮 *** 成熟,拆骨肉能剔掉时,把油撇出,盛出晾凉,即为头汤。
4、白汤:也叫奶汤等。猪骨头和鸡、肘子一起放在清水锅里,盖上盖,用武火煮制,至汤汁乳白色即成。
5、毛汤:拆过肉的猪骨,再放入水锅内煮制。此汤可边煮边用,边用边添清水和鸡骨、碎料等。
6、清汤:头汤用鸡帚(鸡脯肉剁成泥)清一下,增加鲜味去掉杂质,可清澈见底。
7、套汤:清好的汤临时加厚,用鸡帚再套清一下。
8、追汤:将清汤再加入鸡、鸭用小微火煮制,以追补其营养鲜味。
9、酥糊:即用鸡蛋、粉芡、面粉、植物油调制而成的粘糊。用于焦烧、锅烧等类菜肴。
10、皮糊:即用鸡蛋、粉芡、原油调制成的糊。用于炒、炸等类菜肴。
11、暄糊:即用蛋清对入适量面粉,敲打而成的糊(打成的糊 *** 筷不倒,形似泡沫),如炸 *** 肉等。
12、鸡糊:即把鸡脯肉去皮、去筋,剁砸成泥,放在盆内,对入蛋清、粉芡搅上劲,再边对葱姜水及盐面边搅打,直到打成糊状,再对入适量大油,搅匀即成。
13、鱼、虾糊:与鸡糊的 *** *** 基本相同,只是用料不同,把皮、刺要去净,用水量酌情掌握。
14、水粉芡:也叫湿板芡,用作叠菜用,一部分放在水芡钵里,放少量水。
15、渣饼:又叫豆渣饼。将小米、绿豆或黄豆去皮泡粉,用小磨拐成稠糊,用小勺挖糊,在铁鏊上煎成核桃形的小饼,两面都煎成 *** 时铲下来,在清油中炸成柿 *** ,即为渣饼。
16、渣泥:将煎好的疙渣剁碎,加入冬菇、冬笋、火腿等配头,炒成泥食用。
17、疙渣:绿豆泡软后磨成糊状,过罗去皮后,将面糊摊成圆片,折成约7厘米长、5厘米宽的饼。
18、花下藕:本省7月份荷花盛开的时候,莲池下结的嫩藕。
19、鲜核桃:本省7月份结的核桃,去皮后的鲜核桃仁,可以凉拌和炒菜用。
20、蝴蝶萝卜:将红、白萝卜竖着劈开,刻成蝴蝶形的长条,然后用偷刀切成片,即为蝴蝶萝卜,可做糖醋萝卜或做烤鸭码(即配头)。
21、萝卜芽:头年的萝卜,经过冬储到来年春节后发的嫩芽。
22、本糟:即本地区做成料酒的酒糟,再下入一些花椒及盐,用料酒泡住。经过夏天日晒成为浅棕 *** 。
23、南糟:一般指的是白糟,产于杭州、绍兴,用小麦和江米发酵制成。
24、毛豆子:是指灌满浆而不成熟的毛豆子,碧绿且嫩。
25、大配头:指的是5厘米长、1.5厘米宽、1.5毫米厚的长方形薄片。如原料不够长度,按其本身长度或片或原个用都可。也有些配料需要切成段或切成丝的。总而言之,大配头要美观大方,根据菜肴和盛器酌情而定。大配头多用于扒、烧、清汤类的菜肴。
26、小配头:小配头可分为丝、片、丁等,丝不过3厘米,片不过1.5厘米,丁不过1厘米。如玉兰片、葱、姜、蒜、木耳等,经过刀功处理切成小雪花片、象眼片、马牙段、大小 *** 丁或加工成花、米、茸等。
27、花椒油:锅内加入大油或清油,油热 *** 成时下入花椒,炸出味时捞出,即为葱椒。
28、葱椒:葱椒是将花椒用绍酒、盐水泡软后,和葱、姜一起剁碎再砸成泥,即为葱椒,放小坛内备用。
29、道士帽:又叫“跟头蒜苗”。将蒜苗裁去蒜叶部分,先用立刀解入蒜苗1/2处,再用平刀向前伸进7毫米长处,用立刀切断。用同样的办法,两次套切成两头尖、中间连,像两个道士帽对着一样,故称“道士帽蒜苗”。因站立不住,老打跟头,也有称“跟头蒜苗”的。
30、菊花葱:将葱白切成7厘米长的段,左手持葱段的一头,另一头露出,右手持小刀竖着将葱露出部分刻(本地说“砍”)4~7刀,深度约6厘米,放清水中泡一泡,葱即卷成菊花状。
31、大葱:指4厘米至5厘米的段,轻拍一下即可使用,属大配头。
32、大姜:指原块姜或一破两半,轻拍一下,属大配头。
33、姜汁:把姜洗净去皮,捣成泥,挤出汁,再捣一下,使用时放在一起,用水澥成。
34、葱姜水:把葱姜去皮洗净,用刀拍一下,用清水泡住,使葱、姜味浸入水中。
35、大油:指猪腹部贴着肋骨的板状油炼制成的油,纯净洁白,没有异味。有的称此油为熟猪油。
二、滑熘牛里脊怎么做
辅料:鸡蛋清 38克香菇(鲜) 50克香菜 15克
调料:大葱 4克姜 3克料酒 5克盐 3克味精 2克胡椒粉 2克香油 1克淀粉(豌豆) 10克各适量
1.将牛肉切成片,加入精盐、蛋清、湿淀粉拌匀待用;葱、姜切成丝;香菇用水泡发,择洗干净,一切两半;香菜切成6厘米长的段。
2.锅内放油烧五成热,下入拌牛肉片,用筷子划散,见肉变白时迅速捞出,控净余油。
3.锅内留少量油,放入葱、姜、香菇炒香,加入精盐、胡椒粉,添少量汤,料酒、料酒,调好口味,用湿淀粉20克(淀粉10克加水)勾芡,再倒入滑好的牛肉片,翻炒几天,淋上香油,放上香菜,出锅即可。
更多滑熘牛里脊信息见薄荷网食物库
三、什么叫***熘
1、“熘”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技法,在烹调中应用较广。熘菜是菜肴在烹制过程中,先用炸式滑油、蒸、煮的 *** ,使其加热成熟,然后调制卤汁,使卤汁与原料包裹而成。
2、熘菜的关键是熘汁,熘汁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菜肴的质量。熘汁一般都是用淀粉、调味品和高汤勾对而成。在熘菜将熟时,用对好的卤汁泼入勺内,翻炒均匀。熘汁的多少与主料的数量多少有关。如果汁少料多,会使菜肴变得腻腻糊糊,汁交包裹不均。熘菜讲究汁卤,而且做法也不相同,这就形成了浇汁、卧汁、走马汁的三种
3、1.浇汁就是原料经过加工成熟后捞出,放入容器内,然后再将对好的熘汁炒熟后浇在原料上,用浇汁法勾对成的卤汁明油要大,使原料浇上汁后回软慢,打入的油要热,使油润而不腻,浇汁多适用于脆熘菜。但要注意勾对卤汁时淀粉、调料、高汤三者的比例要适当,掌握准确,使汁浇在原料上既不沉底,又能托住汁芡。
4、2.卧汁就是把对好的卤汁倒入勺内炒熟,然后放入做熟的主料翻匀,使菜肴挂匀汁芡。卧汁的特点是汁芡紧紧地包裹住原料,食具盘边略有余油。勾对卧汁的关键是底油少明油大,炒汁时间不能过长。
5、3.走马汁就是把将要成熟的原料放入勺内,边翻勺边淋入提前对好的汁卤。这是在熘菜中使用最广的一种。这种汁勾对时需要使水、油、芡三者的比例合理,尤其是淀粉的使用要适量,过稀过稠都会使菜肴失去光泽。
6、由于熘菜的熘汁工序不同,从而就形成了多种风味的熘菜技法。大体上有脆熘、软熘、滑烟三种。
7、1.脆熘又称焦熘,这是首先将加工成形的原料挂上糊,再用旺油将主料炸至外焦里嫩,取出后装盘。然后坐锅将卤汁炒好,浇淋在原料上。它的特点是外焦里嫩,卤汁略宽。做好脆熘菜要掌握以下几点:
8、(1)挂糊脆熘一般采用水粉糊,因为水粉糊能使原料干酥香脆,它有与汁芡接触后回软慢的特点。
9、(2)油炸脆熘的炸是比重要的一个环节,炸时要采取旺火热油。原料下锅时,油温应保持在七成热,而且要复炸2~3次。这样的炸制品才能外酥里嫩。时间长短应视原料而定。整条的鱼、鸡炸的时间要长一些,不能总在高温下炸制,以防外焦里不熟。要调正火力进行缓炸,以使原料熟透。改切成条、段的原料,炸的时间相应地要短一些。
10、(3)调味脆熘的口味变化较大,风味各异,有咸鲜味、咸酸味、咸辣味、酸辣味、糖醋味等等。要根据菜肴的要求调出各种口味的芡汁。一般地说,糖醋味应用较广泛,如浇汁鱼,鱼炸好以后出勺时,应将同时做好的糖醋汁与炸好的鱼同时上桌,现浇现吃,吱吱作响,鱼香四溢,是一种风味独特的菜肴。
11、2.软熘菜的软熘是采用质地鲜嫩或流体原料,先经过蒸熟、炸熟、汆熟、煮熟,再行调制芡汁的一种熘烹调 *** 。软熘菜的质感突出软嫩,味以清淡为主,色泽洁白、油润。软熘和软炒不同,软炒是以流体原料,直接投入勺内炒制,没有熘的过程。软熘在选料、刀工、浆糊、火候等方面比焦熘、滑熘更为精细严格。
12、(1)选料软熘必须选用质地软嫩、含水量多的鲜料。动物 *** 原料质地软嫩与含水量成正比,与含脂肪量成反比。含水量多的质地就嫩,含脂肪少的含水量就多。因此鱼虾、鸡脯肉等含水量都在60%以上,适宜作软熘菜,猪里脊肉脂肪少,也适宜作软熘菜。应选用新鲜的原料,不新鲜和冷冻的原料都影响效果。
13、(2)加工软熘菜的刀工处理,一般都切成片状或茸状。片状原料先用调料卤至入味,再挂上蛋糊。蛋糊松软、色白、肉嫩。茸泥状的用蛋清加水稀释,再加淀粉和匀,再加盐,加盐后立即烹制,否则放长了会出水。
14、(3)火候软菜事先经过炸、汆、蒸、煮,要掌握好火候。水汆的勺要光滑,水烧开后端离火面,然后再把挂好糊的原料一片片放在水面,用手勺舀水浇注,待蛋糊凝结再浇另一面。如沸水烫,蛋糊就会裂开。原料熟后,装入盘内,再浇上芡汁,软熘菜就作成了。
15、3.滑熘滑熘与脆熘差别很大,与软熘也不尽相同。它成菜滑润,主要表现在滑熘的预热 *** 很窄,一般都是采用温油滑。滑熘多用于质地细嫩松软的动物 *** 原料,经切制、人味以后,用蛋清淀粉上浆。烹制时用热勺凉油,油量略大,在温油中将原料滑开,滑好后盛出。同时将卤汁对好,炝锅后倒入滑好的原料,再泼入对好的卤汁,颠翻均匀,特点是色泽洁白,滑润鲜嫩。
16、焦熘是烹调技法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所制菜肴外焦里嫩,色泽金黄,脆香适口。但焦熘技术 *** 很强,掌握不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做好焦熘菜,要注意刀工、挂糊、油炸、调汁等几个环节。
17、焦熘菜肴,都要经过刀工处理,而且要选好原料。焦熘鱼,必须在鱼身剞上花刀。焦熘肉片,更好选用猪腿肉,而且要剔除筋膜和油膘,改切成大薄片。
18、焦熘菜是炸制菜,油炸是技术关键。炸前必须挂好糊。大多数焦熘菜都是挂厚糊,要根据原料 *** 质,采取不同的糊类。油炸的一般要求外脆里嫩,也有要求内外都酥脆的。因而油炸的火候必须随着要求变化。糖醋鱼,要求外脆里嫩。油炸时开始旺火沸油,油温保持七成热,炸到鱼身发挺时,挤出后将油升温,至滚沸时,下入鱼再炸一下,以达到外脆里嫩的目的。又如焦熘肉片,要求硬脆,开始油温不能太高,因为原料下锅后,炸的时间较长,油温过高,容易产生焦糊不透。因此先要小火缓炸,最后再旺火大炸,炸到硬脆程度,即可捞出。
19、焦熘菜炸好后,要调汁浇汁。调汁风味多样,但以糖醋味为主,其它还有鲜咸味、麻辣味、酸辣味等。做菜时要一只锅炸鱼,一只锅制汁。将汁调好后放人锅内,熬制好后立即浇在炸好的原料上。要使两者结合好。菜要趁热吃,变凉后就会发硬、发僵,失去脆酥嫩质感。
20、现以焦熘肉段为例,具体 *** 作 *** 如下。
21、“焦熘肉段”外焦里嫩,味美适口,且原料简单, *** 方便。做好这个菜,必须掌握好加工烹调的各个环节。
22、在选料上要选用猪的里脊肉、夹心肉、通脊肉等肉质细嫩的部位,不要用底板肉及前后肘子等筋络部位较多的肉质。否则就达不到外焦里嫩的要求,会失去焦熘的特有风味。因此选料应以“嫩”为主。
23、在切制时,要顶着肉纹切,不要顺着肉纹切,使肌纤维的长度缩小到更低限度。要将肉切成4厘米长、1厘米宽和1厘米厚的肉段。
24、在炸制前要上好浆,上浆时要调好糊,糊要调匀,不能过稠,表面不能有小疙瘩,不要有干淀粉粒,否则遇油容易产生 *** 现象。糊内要加入适量的盐,可以去除腥味,增加鲜味,促使菜肴香嫩。挂糊时要挂匀,给原料裹上一层保护膜,使之不直接与热油接触间接受热,以保持肉质的鲜嫩。另外淀粉遇高温产生糊精,形成一层硬
25、壳,使肉段内部水分不易挥发,保持营养成分。
26、在烹制时要掌握好过油和勾芡技巧。过油时应使油温达到六七成熟,要根据火力强弱,肉量多少,下肉段快慢来灵活掌握。油温过低,过油时就会出现浸油现象,使肉段失去外焦脆、里软嫩的特点。过油时间也十分重要,应采取高油温,短时间的 *** ,不可将肉段炸制时间过久,使菜失去金 *** 外观。勾芡时,可使用卧汁、泼汁两种 *** 。火力不强或大量 *** 时,可先将汁倒入锅内,成熟后再倒入主料,叫做卧汁。泼汁是将芡汁顺勺迅速泼下,使之在短时间内迅速成熟,使芡汁变做如不顺勺边泼人,则很容易使芡汁渗到肉段焦皮内,使炸脆的肉段回软,失去外焦里嫩的口感要求。此外炝锅时一定要加蒜、加醋,以增加香味,去除 *** 气味。
关于滑熘里脊的熘意思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