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回锅土豆肉片的做法,回锅肉的做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回锅肉的正确做法
猪肉洗净后不要切,放到煮锅中煮至八成熟,再捞出来切片,然后做成回锅肉。下面介绍具体做法供参考,首先准备材料:五花肉 *** 克、蒜片适量、葱段100克、郫县豆瓣酱2大勺、料酒2大勺、白糖1大勺、盐1小勺、生抽1大勺。
1、猪肉洗净,放入煮锅中煮至八成熟。
2、把煮好的猪肉捞出来切成薄片,然后把葱蒜切好备用。
3、起锅倒油烧热,然后入豆瓣酱炒出红油。
4、放入切好的肉片和蒜,翻炒至肉片卷曲,肥肉变透明。
5、最后放葱段、料酒、白糖、盐、生抽炒匀即可关火盛出。
1、在煮之前,可以在水里放入生姜片、花椒粒熬出香味,再把肉放入煮制。
2、要把肥肉炒至透明,这样猪肉的油都被炒出来了,吃起来不腻。
二、回锅肉怎么做
1、带皮五花肉;郫县豆瓣酱;甜面酱;料酒;生抽;白糖;蒜苔;红椒;姜;葱;蒜;花椒;鸡精
2、将五花肉洗净,冷水下锅煮开后撇去血末,加入葱段、姜片、少量花椒、蒜煮出香味
3、大约煮10分钟左右,肉断生用筷子稍费力扎入肉中即可
4、将蒜苔切段,红椒切滚刀段,大葱切片,姜切丝
5、五花肉放凉后(入冷水过凉也可以)切薄片
6、炒锅入放油烧热,加入五花肉片煎一会,将油煎出一部分,煎到肉片变得透明
7、将五花肉推在锅边,加入葱片、姜丝和少量花椒中小火炒香,再加入豆瓣酱炒出红油
8、将肉与豆瓣酱炒匀,加入料酒、甜面酱、白糖炒香
9、加入生抽、蒜苔段、红椒片,最后加入鸡精翻炒即可
10、带皮五花肉适量;青椒少许;红椒少许;香干少许;老干妈少许;豆瓣酱少许;酱油少许;姜少许;蒜少许;盐适量;糖少许;鸡精少许;胡椒少许
11、青,红椒洗净切块,香干斜切成块备用
12、锅中放水烧开,放两片姜,放入整块的带皮五花肉,煮至肉烂。取出放凉切薄片备用
13、热锅下油,放入姜,蒜末炒香,下五花肉片翻炒,加入老干妈和豆瓣酱各一大勺,加少许醋,酱油上色。将肉片起锅
14、把锅中省下的油再次烧热,倒入青,红椒,香干翻炒至断生,加少许盐,倒入炒好的肉片翻炒
15、加少许糖,鸡精,胡椒粉调味后起锅
16、带皮五花肉;土豆;青椒;辣椒酱
17、土豆去皮切片泡在水中,青椒切片,五花肉过水后乘热抹盐,稍微放凉后切片;
18、油热锅后放入切片五花肉煸炒,待肉片微焦时依次放入青椒片和沥过水的土豆片;
19、翻炒片刻,加鸡精,酱油,辣椒酱和适量的盐(辣椒酱微咸)翻炒,出锅~
三、回锅肉的做法
带皮猪后腿肉、蒜苗、郫县豆瓣、酱油、甜酱、味精、化猪油。
1.猪肉刮洗干净,放入汤锅中煮至刚熟,捞出晾凉切成片。蒜苗洗净,切成马耳朵形。
2.锅中放油,放入猪肉片炒至出油呈“灯盏窝”状时,放入剁细的郫县豆瓣炒香上色,加入甜酱炒散、炒香,放入酱油、蒜苗、味精炒至蒜苗断生,装盘即成。
回锅肉是四川人的名菜,也是一道家常菜。在四川,家家会做,人人爱吃。去年成都评出了12道四川人爱吃的名菜,回锅肉独占鳌头,可见它的美味。
回锅肉又叫“熬锅肉”,历史悠久。称回锅肉的原因是肉经过之一次煮熟或蒸熟后,晾凉,片成薄片回锅第二次烹制。(现在还有“回锅土豆”等)
回锅肉连皮带肉,有肥有瘦,肥而不腻,闻起来喷香,吃起来爽口。(我可是边打字边流口水哈:P……
要做回锅肉,选料要精——薄皮猪臀尖二刀肉更佳!(不是五花肉、宝肋肉等可以代替的哦,也不是尽瘦肉,拿里脊做口感也不好呕,发柴。以前行业有句俗话:一头猪做不了几份回锅肉。足见选料这一关之高)
还有其他配料:蒜苗,就是北京人叫的“青蒜”,以前在北京的时候很奇怪,北京人把我们的蒜薹叫蒜苗,蒜苗却叫青蒜,还有小白菜叫油菜,在四川油菜可是另一种东东哦,有时候我在想,可能很多北京大厨是照菜谱做川菜,不然,回锅肉怎会加蒜薹,还有麻婆豆腐居然也加蒜薹?!!再多说几句,我想川菜的辣,除与川菜本身的特点有关外,还与很多冒牌厨师有关!(有时真气人,让很多人只记住了辣忘了其它,甚至还非驴非马:((((
除了后臀肉、蒜苗外,就是调料了,郫县豆瓣少不了,它乃“川菜之魂”(四川的“家常味”不可少它,买的时候认准“鹃城牌”为正宗,色泽黑红,香而不咸。不要买又黑又咸的次品哦),还有甜面酱、生姜、花椒,当然还可以准备一些萝卜或冬瓜(先卖关子,待会告你何用:P
肉选好后,就该之一次煮了(蒸也行,叫“旱蒸回锅肉”),一大块扔进冷水,不要忘了放几粒花椒,拍一块姜进去。煮到断生(用筷子 *** 能透皮就行了哦),捞出晾凉,用快刀片成又大又薄的片待用(不要厚的象有些人的脸皮),蒜苗也切成马耳朵形(专业术语,斜切,象菱形)。刚才不是还有萝卜/冬瓜吗,,用刀切厚片,肉捞出来后把它扔到汤中继续煮,煮PA后放盐、味精就是美味的“连锅汤”喽(有菜好下酒,有汤好下饭:)
炒回锅肉简单极了,锅烧热,不放油,把刚才的肉放进去,煸炒至肉吐油,变成“灯盏窝”(就像小时侯点的油灯窝),要记住,这是肥而不腻的原因哦。加入豆瓣,炒香上色,再放入少许甜面酱,出香味就放适量的盐调味(家里做不放味精也香哦),再将蒜苗投入炒断生,起锅喽!!!香喷喷、美滋滋的,不流口水才怪!香气飘的老远,以前往往一家人炒回锅肉,弄得几家 *** 口水:P……
再多说几句,还有一种“连山回锅肉”,也很有名,肉片更大,更薄!!!(大到你难以想象,巴掌大哦,1斤肉8—10片搞定,不要怕,好吃极了,你要一多想,转眼可能就没你的份喽,呵呵:))),另外,还要加入白面饼片一起炒。这样一来,颜色上,有红有白有绿;口感上,有酥有绵有韧,交相辉映,美上加美!
四、回锅肉的 ***
回锅肉(Twice-cooked pork slices)[1],是一种四川传统菜式中家常(味型)菜肴的 *** 菜肴之一,属于川菜系列。 *** 原料主要有猪后臀肉、青椒、蒜苗等,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
回锅肉起源四川农村地区[2]。古代时期称作油爆锅,四川地区大部分家庭都会 *** 。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回锅肉色香味俱全,是下饭菜中大部分人会选的菜。配料各有不同,除了蒜苗(青蒜)还可以用彩椒,洋葱,韭菜,锅盔等来 *** 回锅肉,“家常”顾名思义,“调料家家常有之意,”故每一家 *** 出的味道都不相同,这一特 *** ,也是赋予了回锅肉这道菜独特的魅力。
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四川回锅肉“被评为“中国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3]
猪后臀肉,青椒,蒜苗,豆瓣酱,豆豉,白糖,生姜,大蒜,盐,甜面酱
传说回锅肉起源于清代末期,由一位姓凌的翰林偶然发明。然而, *** 并非如此,回锅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宋,具体于何时诞生、由何人刨制、自何时流行已无法考证[4]。古时称为“油爆肉”,味道偏向于咸鲜,到了明清时期,辣椒的传入,致使回锅肉基本定型。清末豆瓣的创制,大大提升了回锅肉的口感和品质,使回锅肉成为川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
如果说还不能断定宋朝爆肉与回锅肉是否相同;那么,明代的油爆猪则清晰地呈现出回锅肉的基本特征。明人宋翊《竹屿房杂部》这样记载:“油爆猪,取熟肉细切脍(切片),投热油中爆香,以少酱油、酒浇,加花椒、葱,宜和生竹笋丝、茭白丝同爆之。”
材料:五花肉,青蒜、葱、姜、蒜,干红辣椒,花椒,豆瓣酱,糖,油。
1、带皮五花肉冷水下锅加入葱段、姜片,花椒7、8粒,黄酒适量煮开。
2、撇净浮沫,煮至八成熟,取出自然 *** (筷子可 *** 即可)。
3、将肉切成薄片,姜、蒜切片,葱切成斜段。
4、将青蒜的白色部分先用刀拍一下,然后全部斜切成段备用。
5、.炒锅上火,加很少的油煸香辣椒、花椒
6、下入肉片煸炒,至肉片颜色变透明,边缘略微卷起。
7、将肉拨到锅一边,下入豆瓣酱(可以先剁细)炒出红油。
8、适当的加入少许酱油或甜面酱调色,与肉片一起翻炒均匀。
9、下入青蒜,点少许料酒,糖调好味道即可出锅。1.选肉要精:要当天宰杀的鲜猪肉,肥四后腿二刀,瘦六宽三指,太肥则腻,太瘦则焦,太宽太窄都难成型。
2.煮肉要调味:清水煮肉,难出 *** ,因此,水滚开以后,要先放入生姜(用刀拍开)、大葱节、大蒜、花椒吊汤,等汤气香浓,再放入洗净的猪肉,六成熟就捞起备用,不能煮得太软。
3.切肉要巧:很多人等肉冷了再切,肥瘦易断,热的时候又烫手,下刀难以均匀,懂行的厨师,把捞起的肉放在冷水里浸一浸,趁外冷内热时下刀,如果有冰箱,可以把刚煮好的肉放到急冻室里两三分钟,这就更好切了。
4.配料要正当:豆瓣一定要正宗的郫县豆瓣,用刀剁细,酱油要浓稠可挂瓶壁。
5.煎熬要拿准火候:掌握火候是回锅肉的关键。用中火,下肉片后,即下剁细的郫县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特有的色泽和味道深入肉中。火候油温拿捏得当的师傅,能把肉片熬制成一个一个的卷窝形状,俗称“灯盏窝”。肉片成窝时,立即放入甜面酱、酱油少许,也可适当放几滴料酒,放一点鸡精,以增加香味和鲜味,然后,马上加入配料,改为大火,翻炒至熟就可起锅。
关于回锅土豆肉片的做法和回锅肉的做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