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芡实糕的做法和配方这个问题,芡实糕的做法和配方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茯苓芡实糕的做法及配方是什么
1、茯苓芡实糕,是一款源自传统中医食疗理念的美味糕点。其 *** 原料主要包括茯苓、芡实、糯米粉、粘米粉以及糖,为丰富口感与营养,人们还常在其中融入山 *** 、薏米、红豆、莲子、黑芝麻等多种食材。 *** 过程简单易行,首先将所有材料混合均匀,再逐步添加少量清水,直至达到半湿状态。随后,将这细腻的材料平铺在模具中,细心整理平整,最后放入蒸锅,蒸制40分钟直至熟透。待糕体 *** 后,轻轻脱模,根据个人喜好切成适当大小,便可享用。
2、茯苓芡实糕不仅味道独特,其原材料更是蕴含丰富的健康价值。茯苓与芡实均为中医常用的健脾祛湿 *** 材,它们能有效改善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特别适合在潮湿季节或体质偏湿的人群食用。此外,这款糕点中的其他配料如山 *** 、薏米等,也均具有显著的保健功效。然而,尽管其益处多多,也需适量食用,以免过量摄入糖分与淀粉类食材导致体重增加。
3、在享受茯苓芡实糕美味的同时,不妨关注其背后的中医养生智慧,合理搭配食材,适量食用,让传统美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助手。
二、芡实糕是什么
摘要:芡实糕是什么?芡实糕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特色糕点,是将新鲜的芡实和糯米粉或者大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配以白糖等辅料,通过特定工序 *** 而成。芡实糕的味道甜甜的,糯糯的,吃起来很有饱腹感。芡实糕有补脾,益肾,固涩。适用于小儿慢 *** 脾虚腹泻、肾虚遗尿。但是感冒发热期间不能吃芡实糕。一、芡实糕是什么
芡实糕是以鲜芡实、大米粉为主料 *** 的 *** 膳。芡实糕是一种松软的传统特色糕点,由浙江嘉善西塘古镇居民最早 *** 并流传下来。其经八珍糕(八珍糕在西塘有着150年历史)演变而来,八珍糕由八种中 *** 材 *** 。
*** 膳配方:鲜芡实1000克,大米粉 *** 克,白糖适量。
1、选用新鲜芡实1000克,放入锅内加水煮熟后,去壳晾干,研粉。如无鲜品,可用干芡实500克,研粉。
2、把芡实粉同大米粉、白糖适量,一起加水拌和均匀,揉成面团,然后如常法做成芡实糕,蒸熟即可。
芡实糕作为点心,不仅可以当饭后甜点,也可以在早晚当主食食用,而芡实糕最传统的吃法就是直接将芡实糕配着牛奶,豆浆当作早餐,或是将芡实糕、白糖、水搅拌混合食用。现在有的芡实糕还加入了桂花、蜂蜜等,闻起来有独特的花香味,吃起来又更加清甜,能够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芡实糕虽然好吃,也不要过量食用哦。芡实糕热量很高,而且糖分较高,如果一天之内吃太多,不仅容易长胖,对牙齿健康也不太好。芡实糕一天吃2-3块就可以了。
补脾,益肾,固涩。适用于小儿慢 *** 脾虚腹泻、肾虚遗尿。但是感冒发热期间不能吃芡实糕。
三、芡实糕的正宗做法是什么
1、芡实糕,又称芡粉糕,是一种传统的汉族糕点,主要原料是芡实(也称为芡粉或者龙眼肉),它口感细腻、香甜软糯,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芡实糕的正宗做法较为讲究,以下是详细的做法步骤:
2、白糖:适量(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3、红枣、枸杞:适量(可选,用于增加风味和营养)
4、花生油或者猪油:少许(用于抹模具)
5、将芡实提前浸泡在清水中,一般需要泡发12小时以上,或者泡至芡实膨胀变软。
6、泡发后的芡实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杂质。
7、将泡发好的芡实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成芡实浆。
8、将搅拌好的芡实浆用细筛或纱布过滤,去除未磨碎的颗粒和杂质,得到细腻的芡实浆。
9、在芡实浆中加入适量的糯米粉,比例大约为芡实浆与糯米粉的比例为10:1,这样可以使糕点更加有弹 *** 。
10、加入白糖,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甜度。
11、如果喜欢,可以加入提前泡软的红枣和枸杞,增加风味和营养。
12、将调好的芡实糊倒入已经抹上花生油或猪油的模具中,防止粘模。
13、大火将蒸锅的水烧开,将模具放入蒸锅中,用中火蒸约40分钟至1小时,具体时间根据糕点的大小和厚度调整。
14、蒸的过程中可以用 *** *** 糕点中心,如果 *** 上没有粘糊,说明已经蒸熟。
15、蒸好的芡实糕取出后稍微 *** ,然后从模具中取出。
16、将芡实糕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彻底 *** , *** 后糕点会更加结实,口感更佳。
17、将 *** 后的芡实糕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或片状,即可享用。
18、正宗的芡实糕应该是色泽洁白,口感软糯,甜而不腻。在 *** 过程中,需要注意芡实的泡发时间,以及蒸制的火候和时间,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糕点的口感。此外,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其他配料,如豆沙、芝麻、核桃等,丰富芡实糕的口感和营养。
四、正宗芡实糕的做法是什么
1、芡实糕,又称芡粉糕或者芡子糕,是一种源自中国的传统糕点,主要原料是芡实(也叫龙眼肉、桂圆肉)和糯米粉。这种糕点口感糯软,甜而不腻,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下面将详细介绍正宗芡实糕的做法。
2、白糖:适量(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3、红枣、葡萄干或其 *** 果:适量(可选,用于增加风味)
4、准备芡实:将芡实提前浸泡在温水中大约4-6小时,或者直到芡实变软。如果使用的是新鲜芡实,可以缩短浸泡时间。
5、磨浆:将泡软的芡实捞出,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打成细腻的芡实浆。如果没有搅拌机,可以用手工研磨的方式,但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体力。
6、和面:将糯米粉倒入一个大碗中,加入适量的白糖和芡实浆,搅拌均匀,和成一个稍微粘稠的面团。如果面团太干,可以适量添加清水;如果太湿,可以适当加入糯米粉。
7、准备模具:选择一个适合蒸糕的模具,用植物油轻轻抹一层,防止糕点粘模。可以在模具底部铺上一层红枣或者葡萄干,增加风味。
8、蒸制:将和好的面团倒入模具中,用力震动几下,让面团表面平整。将模具放入蒸锅中,大火烧开水后转中火蒸约40分钟至1小时,具体时间根据糕点的大小和厚度决定。
9、检查成熟度:用筷子或者 *** *** 糕点中心,如果 *** 时干净不粘面糊,即表示糕点已经蒸熟。
10、 *** 脱模:将蒸好的芡实糕取出,放置 *** 至室温,然后轻轻脱模。
11、切片:将芡实糕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切成小块或者条状。
12、享用:可以直接食用,或者根据个人口味,用油煎至两面金黄再食用。
13、芡实在浸泡时要确保水分充足,以免磨浆时过于困难。
14、和面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和糯米粉的比例,保证面团的适宜软硬度。
15、蒸制过程中要保持中火,避免大火导致糕点表面开裂,小火则可能导致糕点不熟。
16、蒸糕完成后要充分 *** ,这样更容易脱模且不会破损糕点的形状。
17、以上就是正宗芡实糕的做法,这种传统的糕点不仅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 *** 用价值,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享用。
五、芡实糕有哪些常见的做法
1、芡实糕是一种传统的中式糕点,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受到广泛欢迎。芡实,又称鸡头米、鸡头莲、刺莲等,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具有补肾、健脾、止泻等功效。芡实糕的做法多种多样,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做法:
2、用料:芡实300g,糯米粉100g,细白糖30g,水200ml,糖粉或熟糯米粉适量。
3、芡实在水里泡上两天,煮熟后晒干,用料理机打成粉。
4、将芡实粉、糯米粉、细砂糖搅拌均匀。
5、在案板上铺一层糖粉或熟糯米粉,切块即可享用。
6、用料:芡实、红豆、薏米、 *** 等。
7、将芡实、红豆、薏米分别浸泡数小时。
8、将浸泡好的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和 *** 。
9、将煮熟的材料放入模具中,压实后脱模。
10、芡实和大米浸泡后用料理棒打成米浆。
11、把米浆倒入模具中,先倒一半的量蒸10分钟。
12、10分钟后加入芝麻核桃馅再倒入米浆再蒸10分钟。
13、用料:芡实粉180克,糯米粉90克,牛奶130克,糖粉90克。
14、买的芡实粉怕掺假,可以自己买颗粒打粉。
15、烤好晾凉后打粉,如果直接买的是粉,这一步就可以跳过。
16、芡实粉、糯米粉、糖粉放入碗里备用。
17、准备模具,放入拌好的材料不要压实,略微一压就行。
18、保鲜膜裹好防止蒸的时候水进去。
19、冷水上锅蒸开锅后中火20分钟关火。
20、出炉略微晾一下不烫手脱模即可。
21、用料:芡实(干)200克,糯米粉100克,水适量,白糖50克。
22、芡实放入烤盘热风模式120度10分钟去潮气。
23、芡实粉、糯米粉、白砂糖加水揉成面团。
24、大火烧开转中火蒸30分钟熟透即可。
25、这些做法各有特色,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 *** 来 *** 芡实糕。无论是基础版的简单易学还是加入了其他食材的创新版本都能带来不同的美味体验。
六、芡实糕的做法和配方是什么
1、芡实糕,这道传统美食,其 *** 之精细,口感之独特,令人回味无穷。主要配方由芡实粉与糯米粉巧妙融合,辅以白砂糖增添丝丝甘甜。 *** 之初,需将芡实粉、糯米粉与白砂糖细细混合,随后缓缓加水,调至半湿状态,此时需耐心搅拌,直至粉质均匀无结块。接下来,用手轻轻 *** ,直至粉团变得蓬松且微潮,恰到好处。
2、在模具底部铺上一层糯米粉与芡实粉的混合物,作为基底,不仅增添了口感层次,也确保了糕点的完整 *** 。一切准备就绪后,将粉团放入蒸锅中,静待时间的魔法,将食材的精华慢慢凝聚。随着蒸汽的升腾,芡实糕逐渐变得软糯香甜,散发出 *** 的气息。
3、食用芡实糕,不仅能享受其美味,更可收获健康益处。它温柔地呵护着我们的肠胃,对于消化 *** 、腹泻等问题有着良好的缓解作用。此外,芡实糕还能有效排除体内湿气,对于湿气过重导致的肥胖问题,它同样具有显著的调理效果。在日常饮食中融入这道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更在不经意间促进了身体的健康。
关于本次芡实糕的做法和配方和芡实糕的做法和配方是什么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