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莜面栲栳栳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莜面栲栳栳怎么读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莜面栲栳栳怎么做
1、莜面栲栳栳是一种源自中国北方的传统面食,以莜麦面为主要原料,因其外形酷似古代的“栲栳”(一种用来盛放粮食的器具)而得名。这道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营养丰富,是很多人喜爱的家常菜。下面将详细介绍莜面栲栳栳的 *** *** 。
2、莜麦面粉:适量(根据人数来定)
3、蔬菜:如土豆、胡萝卜、青菜等,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4、调味料:如食用油、酱油、葱、姜、蒜等
5、肉类:如猪肉、羊肉或牛肉,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可选)
6、和面:将莜麦面粉放入盆中,加入少许食盐,然后慢慢倒入温水,边倒边用筷子搅拌,直到面粉形成絮状。然后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或保鲜膜,醒发20-30分钟。
7、准备馅料:将选用的蔬菜洗净切丁,肉类切片或丁,葱姜蒜切碎备用。如果使用肉类,可以先用料酒、酱油、胡椒粉等腌制一下增加风味。
8、擀皮:将醒好的面团分成若干小剂子,每个剂子擀成圆形面皮,厚度大约为1-2毫米。
9、包制:取一张擀好的面皮,放入适量的馅料,然后将面皮对折,捏紧边缘,使其不漏馅,形成半圆形的栲栳栳。
10、煮制:在锅中加入足够的水,水开后下入栲栳栳,用中火煮至面皮变得透明,馅料熟透即可捞出。煮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搅动,防止粘锅。
11、炒制:在另一个锅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油热后先放入葱姜蒜爆香,然后加入煮熟的栲栳栳,快速翻炒均匀,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酱油、盐等调味料调味。
12、出锅:待栲栳栳炒匀上色后,即可出锅装盘,撒上葱花或香菜增加香气。
13、和面时,水的量要适量,过多会导致面团过于软,不易成形;过少则面团太硬,影响口感。
14、馅料的选择可以根据季节和个人喜好调整,也可以做成纯素的。
15、煮栲栳栳时,水一定要充分沸腾,这样栲栳栳才能煮得均匀,不易粘连。
16、炒制时火候不宜过大,以免外皮炒焦而内部还未充分加热。
17、以上就是莜面栲栳栳的基本 *** *** ,这道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 *** 过程简单,是一道适合家庭聚餐的好菜。通过自己动手 *** ,还能体验到烹饪的乐趣,享受美食带来的满足感。
二、莜面栲栳栳怎么读
1、莜面栲栳栳怎么读:莜(yóu)面栲栳栳(kǎo lǎo lao)。
2、莜面栲栳栳是山西、河北、 *** 等高寒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属于晋菜。“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像“笆斗”,民间叫“栲栳栳”。
3、在河北省张家口的张北县、赤城县、尚义县、沽源县、康保县、崇礼县,承德市的丰宁、围场。
4、 ***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卓资县、丰镇市及察哈尔右翼中旗、锡林郭勒盟南部。山西大同市的左云县、天镇县、阳高县;朔州市右玉县、平鲁区;忻州市的五台县、定襄县;晋中市的寿阳县也比较被大家所欢迎。
5、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其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
6、莜面栲栳栳,在 *** 地区也叫莜面窝窝,是山西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其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
7、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
8、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辞海》)。唐寅有诗云:“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 *** 春。”看来当时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笼屉作答了。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
9、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
10、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一举成功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
三、莜面栲栳栳拼音
莜面栲栳栳拼音是yóu miàn kǎo lǎo lǎo。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属于晋菜。“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像“笆斗”,民间叫“栳栳”。读作“yóu miàn kǎo lǎolǎo”,栲栳栳有耐饥抗寒的作用。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其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完美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
莜面栲栳栳,其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
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唐寅有诗云:“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 *** 春。”
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
1、准备一个大碗,倒入莜麦面粉。慢慢加入热水,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或勺子搅拌,直到形成一个均匀的面团,面团稍微有点湿润即可。将面团盖上湿布或保鲜膜,静置约15至20分钟,让面团充分吸收水分。取出面团,将其分成若干个小份,每个小份擀成薄片状。
2、大火烧热平底锅,加入适量食用油,将擀好的薄片放入平底锅中,轻轻按压使其黏贴在一起。待一面煎至金 *** 后,翻转另一面继续煎炸,直至两面均呈金 *** 和酥脆的状态。取出煎好的莜面栲栳栳,撒上适量盐调味即可。
四、山西 莜面栲姥姥 有什么来历吗
1、对于莜面栲栳栳,很多外地人惊异于它的名字,一位游客甚至杜撰了这样的名字由来:“靠!姥姥,这么难吃!”
2、莜面栲栳是山西晋北、晋中、吕梁一带家庭主妇的拿手戏。她们将一大块热水和好的面团放于手背上,夹于中指食指中间,放置光洁石板一块,随手一拐、手托一推、食指一挑一卷,筋薄透亮的一个个栲栳便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笼中,急火蒸10来分钟出锅后,浇上羊肉蘑菇臊子或葱油盐醋等,软筋适口、浓香不绝。
3、具体来历不详,提供做法,以供参考.
五、莜面栲栳栳的做法
莜面栲栳栳是一道传统的中国面食 *** *** ,主要用莜面粉 *** 而成。下面是一种常见的莜面栲栳栳的做法:
2.慢慢加入温水,边加水边搅拌,直到面粉变得湿润。
3.继续加水,用手 *** 面团,直到面团成形。
4.将面团放在工作台上,继续用手 *** 10-15分钟,直到面团变得光滑和有弹 *** 。
5.将揉好的面团放回碗中,盖上湿布或保鲜膜,静置30分钟,让面团充分松弛。
6.取出面团,再次 *** 几分钟,让面团更加柔软。
7.将面团分成小块,每个小块约30克左右。
8.将每个小块的面团擀成薄片,约2-3毫米厚。
9.用刀将薄片切成长条,宽度约为1-1.5厘米。
10.将切好的面条均匀放置在架子上,让其自然风干,大约需要1-2小时,直到面条干燥硬实。
11.等面条完全干燥后,将其保存在密封容器中,可以保存一段时间。
13.将栲栳栳放入煮沸的水中,煮熟,一般需5-7分钟,根据个人口感可调整煮的时间。
14.煮熟后捞起栲栳栳,可以加入各种配料,如调味汁、青菜、肉类等,根据个人喜好搭配。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做法,根据个人口感和偏好,也可以对配料进行调整和搭配。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