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裙竹荪生长周期?竹荪什么时候长出来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6 0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长裙竹荪生长周期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长裙竹荪生长周期以及竹荪什么时候长出来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竹荪什么时候长出来
  2. 长裙竹荪的种植技术
  3. 竹荪种植需要注意什么

一、竹荪什么时候长出来

1、竹荪在春末夏初季节才有,也就是每年的三月份至六月份左右,过了六月份,一般就很难在野外发现野生竹荪的踪迹了。一些小气候环境,竹荪是出现时间会提早或推迟。采摘竹荪需要丰富的经验,因为它们撒裙后短短几小时就会凋谢枯萎,而未撒裙的野生竹荪蛋颜色灰暗,与地面的泥土和 *** 的落叶差不多,几乎和野外环境融为一体,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

2、管理竹荪生长周期短:竹荪生长旺盛,一般亩产干竹荪产量约80斤,产量好的话100斤。温度管理竹荪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24度,子实体形成温度为20~℃,高于28℃,生长势弱,35℃以上,会停止生长,温度低于15度,发育非常缓慢,菌球容易畸形。

3、施肥管理:竹孙生长期长,如果只依靠栽培土壤中的营养来维持其生长,就不足,必须增加营养,当芽长到豆大小时,可以将葡萄糖、 *** 镁、磷酸二氢钾、尿素、水分成水溶液,每隔几天喷洒一次,直到芽长到鸡蛋大小。

1、竹荪是 *** 笔科竹荪属真菌,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

2、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 发布《2016年第112号公告》,批准长宁竹荪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划定长宁县现辖行政区域为保护区域,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3、竹荪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cm~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遗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

4、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当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 *** 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

二、长裙竹荪的种植技术

1、竹荪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脆嫩可口,味清香,营养丰富。 *** 用于降血压、降血脂、减肥、防治糖尿病,并有抗癌和抗炎症的作用。市场前景非常好广阔。以下为您介绍一下竹荪免棚生料 *** 式栽培新技术。

2、竹荪,又名竹笙,是中国名贵山珍。90年代初期福建省古田县首创野 *** 棚畦床栽培竹荪成功之后,实现了春季接种,当年夏季收成,生产周期缩短2/3,单产提高10倍。近年来在栽培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采取“免棚生料 *** 式栽培法”不仅稳产高产、省工省料、降低成本,而且拓宽栽培领域,解决了“菇粮争地”的矛盾。 1.栽培季节。一般分春、秋两季。中国南北气温不同,具体掌握两点:一是播种期气温不超过28℃,适于菌丝生长发育;二是播种后2-3个月菌蕾发育期,气温不低于10℃,使菌蕾健康发育成子实体。南方诸省竹荪套种作物,通常为春播,“惊蛰”开始堆料播种,“清明”开始套种农作物;北方适当推迟。

3、2.场地整理。菇床先开好排水沟,床宽1米,长度视场地而定,一般以10一15米为好。床与床之间设人行通道,宽20一30厘米,床面“龟背形”,距离畦沟25-35厘米,防止积水。

4、3.播种 *** 。竹荪播种采取一层料、一层种,菌种点播与撒播均可。每米2培养料10公斤,菌种5瓶,做到一边堆料,一边播种。

长裙竹荪生长周期?竹荪什么时候长出来-第1张图片-

5、4.覆土盖物。堆料播种后,在畦床表面覆盖一层3厘米厚的腐殖土,腐殖土的含水量以18%为宜。覆土后再用竹叶或芦苇切成小段,铺盖表面,并在畦床上罩好薄膜,防止雨水淋浸。

6、5.套种作物。在竹荪床旁边套种黄豆、脾豆、高粱、玉米、辣椒和黄瓜等高秆或蔓藤作物。当竹荪播种覆土后15一20天,就可在畦旁挖穴播种农作物 *** ,按间隔50-60厘米套种一棵。

7、6.田间管理。播种后,正常温度培育25-33天,菌丝爬上料面,可把盖膜揭开,用芒箕或茅草等扦 *** 在畦床上遮阳,有利于小菇蕾形成。菌丝经过培养不断增殖,吸收大量养分后形成菌索,并爬上料面,由营养生长转入 *** 生长,很快转为菇蕾,并破口抽柄形成子实体。出菇期培养基含水量以60%为宜,覆土含水量不低于20%,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为好。姑蕾生长期,必须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相对湿度不低于90%。菇蕾膨大逐渐出现顶端凸起,继之在短时间内破口,尽快抽柄撒裙。竹荪栽培十分讲究喷水,具体要求“四看”即一看盖面物。竹叶或秆草变干时,就要喷水;二看覆土。覆土发白,要多喷、勤喷;三看菌蕾。菌蕾小,轻喷、雾喷;菌蕾大多喷、重喷;四看天气。晴天、干燥天蒸发量大,多喷、阴雨天不喷。这样才确保长好蕾,出好菇,朵形美。利用苹果、柑桔、葡萄、油柰、桃、梨等果园内的空间地,以及山场林地的树木空间地,均可套种竹荪,提高土地利用率。具体技术:

8、1.园地整畦;选择平地或缓地坡的果林,含有腐殖质的沙壤土,近水源的果园。在播种前7-10天清理场地杂物及野草,更好要翻土晒白。果树头可喷波尔多液防病害虫。一般果树每间距3米x3米,其中间空地作为竹荪畦床。可顺果树开沟作畦,人行道间距30厘米,畦宽60-80厘米,整地土块不可太碎,以利通气,果树旁留40-50厘米作业道。

9、2.堆料播种;播种前把培养料预湿好,含水量60%左右。选择晴天将畦面土层扒开3厘米,向畦两侧推,留作覆土用;然后培养料堆在畦床上,竹荪菌种点播料上,再铺料一层,最后覆土。如果树枝叶不密,可在覆土上面铺盖一层稻草和茅草,避免阳光直射。播种后盖好薄膜,防止雨淋。畦沟和场地四周,撒石灰或其它 *** 杀虫。

10、3.发菌管理:播种后15-20天,一般不需喷水,更好每天揭膜通风30分钟左右,后期增加通风次数,培养料保持含水量60%-70%。春天雨水多,挖好排水沟,沟要比畦深30厘米。菌丝生长温度适应23-26℃。

11、4.出菇管理:播种后25-40天菌丝长满培养料,再经10-15天菌丝体形成菌索爬上覆土,在正常温度20℃以上培育10-20天即可长出菇蕾,此时保持湿度80%-90%。再经过培育20一28天,菌蕾发育成熟,破蕾、抽柄、撒裙时,即可采收。选择砍伐2年以上的毛竹,在竹头旁边上坡方向,挖一个穴位,大小5一6厘米,深20-25厘米,穴位填腐竹叶厚5厘米。播一层竹荪菌种后,填一层腐竹叶10厘米厚,再播种一层菌种,照此填播2-3层,最后用腐竹叶和挖出来的土壤覆盖2-3厘米厚,轻轻踩实。若土壤干燥,要浇水增湿,覆盖杂草、枝叶遮阳挡风,保湿保温。菌种下播时,注意下层少播,上层多播,使菌丝恢复后更好的走向死竹鞭。也可以采取在竹林里从高向低,每隔25-30厘米挖一条小沟,深7一10厘米,沟底垫上少许腐竹或竹鞭,撒上菌种,然后盖土。每667米2毛竹有旧竹头180-200个,挖蔸花工费钱,留作又难腐烂,就地利用栽培竹荪,可以进行竹头分解,两全其美。

三、竹荪种植需要注意什么

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竹荪在气温7℃以上即可栽培,以10~12月份栽培为宜。

竹荪是典型的中温型菌类。菌丝最适温度为20~23℃;低于16℃或高于36℃,生长缓慢。这里所指的温度,是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所处的环境温度,即培养基所处的地下5~20厘米深和子实体分化的地下1~30厘米深的温度。

这里的湿度包括培养基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及空气相对湿度3个方面。竹荪在生长过程中对湿度条件要求较高。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基含水量达60%~70%,低于50%,菌丝生长受阻,低于30%,则休眠或死亡。

竹荪属好气 *** 真菌。无论是菌丝生长还是竹荪球形成及子实体生长发育,都需要充足的氧气。基质或土壤中氧气充足,菌丝生长或子实体形成都较快。没有足够的氧气,竹荪就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菌丝生长缓慢甚至会死亡,子实体易产生畸形。

4、光照:竹荪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有光照会延缓菌丝生长速度。

5、pH值:竹荪喜偏酸 *** 的生活环境。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的pH值为5~6.0,pH值大于7.5,生长受阻。

这里主要指覆土。竹荪在菌丝生长阶段,没有土壤发育仍然良好,但到 *** 生长阶段即竹荪球分化阶段,没有土壤,竹荪球就无法形成。覆土后菌丝供氧不足, *** 向土层伸长,有利于形成子实体。因此,覆土是竹荪栽培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菌丝管理期间要清除畦面杂菌、污染物,发现“黑、红、绿”颜色杂菌,立即用碳铵或石灰覆盖外加薄膜,消毒抑制。如出菇期出现杂菌,在竹荪未展裙前可喷洒金霉素水溶液,严重时可喷洒0.1%多菌灵 *** 液进行防治。

为防止杂菌大面积感染造成减产损失,竹荪栽培田不宜连作,应改种水稻,三年后方可重新种植竹荪。

白蚁:能蛀食竹荪菌丝,影响竹荪产量。螨类:在高温高湿时容易爆发,能把菌丝咬断,菌丝萎缩不长,也能咬竹荪菌球,并传播病菌,发生严重时造成绝收。蛞蝓:主要吞噬竹荪菌球,造成菌球穿孔,并留下一道白色黏液。

黏菌:发生在竹荪畦面 *** 土或覆盖的稻草上,初期为黏糊糊,会变形运动,呈乳白、橙黄、黄绿色,使菌丝生长受抑或逐渐消亡,严重时不再生长竹荪,竹荪菌蕾受到危害呈水渍状、霉烂。

烟灰菌: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初期在竹荪畦面覆土层出现脏白色绒毛状菌丝,很快变成粉红色、黑色,菌落呈深烟灰色,并产生大量的黑色孢子,其主要为害竹荪菌丝,导致菌丝断裂,直至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荪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竹荪 长裙 周期 生长 出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