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子朱标(明太子朱标为何会受到朱元璋的喜爱呢)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5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明太子朱标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明太子朱标为何会受到朱元璋的喜爱呢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否马皇后马秀英
  2. 宋慎参与谋逆,朱标为何要为他的家人求情
  3. 贤明的 *** 什么意思
  4. 明太子朱标为何会受到朱元璋的喜爱呢

一、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否马皇后马秀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后,严格推行嫡长子继承制。他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即懿文太子),朱标死后,就立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并留下遗训,要求后世子孙坚持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但让朱元璋始料未及的是,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要抢朱允炆的皇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嫡子可以承继大位,庶子就没有资格这个资格。由此,正当朝廷 *** 与朱棣率领的燕军在前线鏖战之时,围绕着朱棣是嫡出还是庶出的口水之战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时,朝廷正在修纂“国史”《太祖实录》。在这一“实录”中,明确记载朱棣的生母为碽妃李氏,即 *** (现在的 *** )选送给朱元璋的那位妃子。这样记载,意思很清楚,朱棣是庶出(而不是马皇后嫡出),且有 *** 血统(连纯真 *** 都不是),却起兵谋反,真是大逆不道之事,应该“全民共诛之”。朱棣则向国人反复宣称,他的母亲是皇后马秀英:皇后生五子,长懿文太子,次秦王樉,次晋王�6�1,次燕王棣,次周王橚。意思很明显,他朱棣是嫡出,三个哥哥不在人世了,自己便可“顺理成章”地继承大统。建文四年(1403年)六月,朱棣“靖难”成功,攻破南京城,完稿才仅仅半年的朱允炆版本《太祖实录》落入朱棣手中。朱棣不仅指责此书“遗逸既多,兼有失实”,而且迫不及待地予以销毁,同时下令另起炉灶,修纂朱棣版本的《太祖实录》。后“实录”全面 *** 前“实录”,朱棣由前“实录”的碽妃庶子摇身一变,成为后“实录”的“皇考高皇帝、皇妣高皇后嫡子”。既是嫡子,“继位”自然天经地义。就像后来的孟森先生分析的那样:明初名教,嫡长之分甚尊。懿文太子以长子得立,既死则应立嫡孙,故建文之嗣为一定之理。燕王既篡,无以表示应得国之道,乃自称为马皇后所生,与太子及秦、晋二王为同母,明太子及秦、晋皆已故,则己为嫡长,伦序无以易之矣。这是多么精彩迭出的笔墨战呀!朱允炆说朱棣是庶出,朱棣则宣称自己是嫡子,还说朱元璋“有意”传位于他,还说建文帝是矫诏篡位。等到朱棣登上九五之尊后,更是反“咬”朱允炆一口,永乐(朱棣年号)年间的《玉牒》(明王朝不仅设有宗人府,专门管理皇族本家宗室事宜,还有专门记载皇族宗室繁衍传递和生死娶葬的谱牒,叫做玉牒。玉牒每十年一修,由翰林院的官员专司其职,定期公布)说朱允炆的 *** 懿文太子朱标“为诸妃所生”,只有朱棣和周王二人的生母是马皇后。朱允炆和朱棣所言相互对立,显然是不可能同时成立的。那么真实情况又将如何呢?据史 *** 载, *** 称臣送贡女是在1365年,而朱棣生于1360年,其时朱棣已5岁了。很显然,碽妃不是朱棣的母亲,朱允炆所言不实。另据秘史记录,马皇后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一生无子,只是抱养了太子朱标、朱樉、朱�6�1,朱棣则不在马皇后的抱养之列。可见,马皇后也不是朱棣的母亲,甚至连养母都不是,朱棣所言不符合事实。那么,朱棣的母亲究竟是谁呢?是民间传说的元顺帝妃子洪吉喇氏或蒙古女子翁氏,今人便不得而知了。而可知的却是,朱棣生母之谜已成千古疑案。其实,朱棣的母亲究竟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到,在残酷的皇位争夺和权力角逐中,为了置对手于死地,为了从“道义”上彻底击败对手,既可为对手“换”母亲,也可以自己给自己“换”母亲。因为在这些争夺者的眼里和心里,生身母亲是谁无关紧要,而最为紧要的则是,皇位才是他们最亲更爱的母亲,权力才是他们最亲更爱的母亲。

二、宋慎参与谋逆,朱标为何要为他的家人求情

1、明朝洪武十三年,胡惟庸的逆事件爆发,涉及非常广泛。胡惟庸作为明朝最后的宰相,此人阴险狡诈、傲慢,甚至图谋谋反,他的死是必然的。

2、但是,这个大事件中有个叫宋慎的人,把太子朱标当成了针线毡。朱标说,宋慎参与了胡惟庸的谋反。

3、他的家人无罪,向 *** 朱元璋请求赦免宋慎的家人,但朱元璋没有给太子面子,宋慎的家人全部被 *** ,等待 *** 。

4、明太子朱标这一天起得很早。他要去找他70多岁的老师宋瀛求爱,希望自己的 *** 能网开一面。为了老师,他已经准备好跳河了。

5、如果 *** 不答应,他就会跳进河里,陷入死亡,为了救老师,他请母亲一起去。毕竟 *** 听的最多的是母亲的话。他相信,如果有母亲出马,老师一定会有罪。

6、朱元璋还请宋瀛等学识渊博的士教儿子读书。 *** 官员由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他最信任的人兼任。因为他带兵外出时,太子能监督国家,请教这些老前辈,提高处理国政的能力。

7、朱标即位,大明就不会再发生后来的靖难之变,更不会制造无数生灵来争夺他的老朱家儿女和孙子们的权利,填满荒野。在这个“为人友爱”的皇帝手下,大明的世界一定会来得更快。

8、但历史没有假设,朱标早死,明朝必须有这个困难。

9、众所周知,他是太子朱元璋的长子,当时朱元璋正在攻击南京。马皇后生了他们的之一个孩子。朱元璋听说儿子出生了,很豪迈,立志在石头上刻字,给孩子起名叫朱标。

10、明朝建成后,朱元璋与太子、朱标敦厚仁德册封,深得朱元璋之心。但是太子朱标亲自来求情。

11、为什么朱元璋不肯放过宋慎的家人呢?宋慎参与胡惟庸谋反,罪无可恕。朱标为什么要为宋慎的家人求情?

三、贤明的 *** 什么意思

1、问题一:要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是一位贤明的 *** 者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贤明的 *** 者不仅要能纳谏,也要善于分别哪些谏言是值得吸取的,善于发挥自己的才智,又能吸纳一切有价值的经验和智慧,这样国家就会被治理好,他也就是所谓的贤君

2、问题二:唐太宗的贤明体现在哪些方面?节用戒奢,招贤用能,虚心纳谏补充:唐太宗的贤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节用戒奢:他力戒奢侈,尽量节俭,克制自己的 *** ,减轻百姓的负担。他沿袭了隋朝的 *** 官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唐太宗下令精简机构,裁撤了许多冗员。②招贤用能:唐太宗知人善任,不论资历,不计亲疏,只要是治国安邦之才,就委以重任。唐太宗还沿袭隋朝的科举 *** ,科举 *** 的确立,改变了过去官员选拔主要由世家大族把持的局面。科举取士不重门第,完全取决于 *** ,改善了选官用人 *** ,使得有才学人得以进入各级***任职,扩大了 *** 基础。在科举 *** 的激励下,士人读书的风气更加兴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虚心纳谏:唐太宗经常鼓励大臣们指出自己的过错,不要有什么隐瞒。对大臣们所提的意见,他也总是虚心采纳和改正。唐太宗 *** 期间被称为“贞观之治”.

3、问题三:宋朝皇帝贤明吗北宋的皇帝从宋太祖到宋英宗时期,国势比较昌盛,皇帝也比较贤明,到宋神宗时期北宋国力开始走下坡路,最后终因积贫积弱,在徽钦二帝时期北宋灭亡。至于南宋,真正有为的皇帝实在很少,大多都是碌碌无为,苟且偷安之辈,其中也只有宋孝宗算比较有为。至于后来的宋理宗,宋度宗皆宠幸奸佞, *** 奢靡,并无政绩可言,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加剧了南宋的灭亡。

4、问题四:皇帝之贤明仁慈莫过于汉文帝吧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30]

5、文帝的 *** 方针和措施,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 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文帝和景帝时期,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多了。中国古代社会开始进入治世。[12]

6、司马迁:“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於今。呜呼,岂不仁哉!”[31]

7、贾捐之:“孝文皇帝,闵中国未安,偃武行文。”[32]

8、许嘉:“孝文皇帝除诽谤,去肉刑,躬节俭,不受献,罪人不帑,不私其利,出美人,重绝人类,宾赐长老,收恤孤独,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宜为帝者太宗之庙。”[33]

9、汉文帝刘恒之母薄氏之墓--南陵[34]

10、“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南越尉佗自立为帝,召贵佗兄弟,以德怀之,佗遂称臣。与匈奴结和亲,后而背约入盗,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群臣袁盎等谏说虽切,常假借纳用焉。张武等受赂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35];②:“太宗穆穆,允恭玄默,化民以躬,师下以德,农不共贡,罪不收帑,宫不新馆,陵不崇墓,我德如风,民应如草,国富刑清,登我汉道。”[36]

11、荀悦:“以孝文之明,大朝之治,百僚之贤,而贾谊见排逐,张释之十年不见省,冯唐首白屈於郎,岂不惜哉!夫以绛侯之忠,功存社稷,而犹见疑,不亦痛乎!”[32]

12、桓子:“汉太宗文帝,有仁智通明之德,承汉初定,躬俭省约,以惠休百姓,救赡困乏,除肉刑,灭律法,薄葬埋,损舆服,所谓达於养生送终之实者也。及始从代徵时,谋议狐疑,能从宋昌之策,应声驰来即位,而偃武行文,施布大恩。欲息兵革,与匈奴和亲,总撮纲纪。故遂褒增隆为太宗也。而溺于俗议,斥逐材臣,又不胜私恩使嬖妾慎夫人与皇后同席,以乱尊卑之伦。所谓通而蔽也。”[32]

13、曹丕:“昔有苗不宾,重华舞以干戚;尉佗称帝,孝文抚以恩德。吴王不朝,锡之几杖,以抚其意,而天下赖安。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若贾谊之才敏,筹画国政,特贤臣之器,管、晏之姿,岂若孝文大人之量哉?““文帝慈孝,宽仁弘厚,躬修玄默,以俭率下,奉生送终,事从约省,美声塞于宇宙,仁风畅于四海。”[37]

14、曹植:“孝文即位,爱物检身。骄吴抚越,匈奴和亲。纳谏赦罪,以德怀民。殆至刑错,万国化淳。”[36] [38]

15、王朗:“汉之文、景亦欲恢弘祖业,增崇洪绪,故能割意於百金之台,昭俭於弋绨之服,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外省徭赋而务农桑,用能号称升平,几致刑错。”[39]

16、李世民:“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谓为民父母之道也!”[40]

17、司马贞:“孝文在代,兆遇大横。宋昌建册,绛侯奉迎。南面而让,天下归诚。务农先籍,布德偃兵。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绨衣率俗,露台罢营。......>>

18、问题五:古代中国贤明的 *** 者都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颁布均田令,给农民分配露田、桑田;唐贞观年间, *** 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的重农政策,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 *** ;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A项说法错误;推行均田制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才是根本原因,B项说法错误;D项与重农抑商的史实不符。故选C。

19、问题六:明代最贤明的皇帝是哪位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孝宗在位18年,执政期间,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 阶级内部亦较稳定,外患平定。孝宗 *** 的18年,史称“弘治中兴”。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不近声色。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对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后宫中只有一位皇后张氏,恩爱和谐如民间夫妇,别无其他嫔妃。

20、问题七:勤政为国是什么意思?勤政就是恪尽职守,勤于政事,认真负责地为国为民做事的意思。

明太子朱标(明太子朱标为何会受到朱元璋的喜爱呢)-第1张图片-

21、【含义】就是恪尽职守,勤于政事,认真负责地为国为民做事。恪尽职守,勤于政事,历来为各朝各代的 *** 者所提倡,也为儒家思想所肯定,同时也受到百姓的称赞。

22、晋成公绥《贤明颂》:“王用勤政,万国以虔。”清叶廷g《吹网录・三河县辽碑》:“是时耶律氏国势已衰,而县令犹知勤政爱民。”清昭《啸亭杂录・世祖画牛》:“章皇勤政之暇,尤善绘事。”

23、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却说宣王虽说勤政,也到不得武***书受戒,户牖置铭;虽说中兴,也到不得成康时教化大行,重译献雉。”

24、问题八:尧舜之治是什么意思呀尧舜二者都是远古顶期部落的首领,非常贤明而且爱子民,被后世列入五帝中。尧舜之治是用来称赞 *** 者治理有方,能与尧舜的治理能力相提。

25、问题九:历史上痛失皇位的八大贤明太子?借用下楼上的回答,然后再整理完善。

26、秦始皇太子扶苏汉武帝太子刘据东汉太子刘强孙权太子孙登东晋太子司马y隋文帝太子 *** 朱元璋太子朱标有争议的两个李渊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太子李承乾

27、前提一,是太子。所以扶苏排除(他不是太子)。

四、明太子朱标为何会受到朱元璋的喜爱呢

1、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马皇后所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出生在太平陈迪家中。虽然也有的学者认为他并非马皇后所生,而是朱元璋的一个私生子,但毕竟现在还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嫡长子,是朱标的一个天然优势。

2、可这一切在马皇后嫁给他之后不同了。朱元璋有个家,有个女人包容他,宽慰他,温暖他。这就像久旱逢甘露,朱元璋突然觉得上天对他不薄。而他在外带兵打仗,始终悬念的,是妻子日间增大的肚子,那里有他的孩子,他之一个孩子。他对此充满了期待。

3、生于战乱之际的朱标,从小就跟随父母过着戎马倥偬的颠沛生活。一次,朱元璋被陈友谅打败,溃不成军,还是马皇后身背朱标夺马而逃,方才脱险。朱标对这件事感念颇深,后来让人绘了一幅《负子图》,时常带在身边。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后,年仅十三岁的朱标便被册立为世子,成为朱元璋的法定继承者。

4、打天下时,需要像朱元璋这样的雄主 *** 建功;而治天下时,却需要以文治国,建设国家。乱世打天下之所以“重典严猛”,只是因为 *** *** 死我活,严猛才能驾驭部将、凝聚战斗力。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明太祖朱元璋也明白,他在位期间为政过于严猛,到了儿子朱标即位时也该“松松些”了。他希望朱标做个守成之君,而朱标正是守成之君的好人选。

5、虽然朱标不类朱元璋。但朱元璋却对朱标很满意。因为朱标仁孝,敦厚,对 *** 亲近,恭敬,孺慕。朱元璋就像一个大英雄,他回到家里,不需要有一个和他一样打打杀杀的儿子。他需要的是一个有他所有想做做不到的特点的儿子,有个崇拜他的儿子。

6、朱元璋在朱标去世后,悲痛欲绝,不顾反对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为此煞费苦心,不但将留给朱标的老班底一网打尽。还怕孙子受欺负,告诉别的儿子,一旦孙子身边有了不臣之人,立即清君侧。这句话被长的最像他的那个四儿子朱棣记住了。朱元璋死后几年。大明皇帝就变成了他这个四儿子。而他因为对太子朱标的爱,反倒害了孙子朱允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明太子朱标和明太子朱标为何会受到朱元璋的喜爱呢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太子 朱元璋 朱标 喜爱 受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