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的唯一中间宿主吗,以及钉螺为什么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我从有吸血虫的水里钓出的鲫鱼能够吃吗
1、血吸虫是人畜互通寄生虫。其储存宿主种类较多,主要有牛、猪、犬、羊、马、猫及鼠类等30多种动物。病人及患病耕牛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受感染的羊、猪、犬、马、鼠类等。在一些长时间无人畜活动的地区,血吸虫在野生动物之间通过钉螺传播,形成原发 *** 疫源地;而在人畜活动的居民点或生产地区,由钉螺传播所构成的疫源地属次发 *** 疫源地。
2、入有钉螺存在的疫水,宿主因接触疫水而传播。①粪便入水:粪便污染水源的方式视各地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家畜管理饲养 *** 不同而异。河边洗刷马桶、
3、随地 *** 、施用新鲜粪便及耕牛放牧等尤易污染水源。②钉螺存在: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故仅限于有钉螺的地区,才有可能有血吸虫流行。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两岸,及其以南的十二个省、自治区和上海市,且以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严重。经过多年的防治,本病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钉螺的感染率与水源污染程度密切相关,采用哨兵螺 *** 可测定水源污染情况。分布于我国的钉螺称湖北钉螺,有七个亚种。钉螺属软体动物,水陆两栖,多孳生于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杂草丛生、潮湿荫蔽的灌溉沟或河边浅滩;通常生活在水线上下,冬季随气温下降深入地面下数厘米蛰伏越冬。钉螺可在地面,但活动范围有限,速度缓慢。然而,钉螺可附着于水面各种漂浮物体上,
4、如湖草、芦苇、船只等扩散到远处,使原有孳生范围扩大或形成新的孳生地。③接触疫水:在流行区,居民因各种生活和生产活动接触疫水而感染,如常因捕鱼、打
5、草积肥、游泳、洗物、洗脚等接触疫水,也可因赤足在含尾蚴的地面上行走,尾蚴从皮肤侵入。尾蚴侵入数量与水源污染程度、皮肤暴露面积、接触疫水时间和次数
6、成正比。除皮肤外,尾蚴也可在饮用生水时从口腔粘膜侵入体内。
二、钉螺都有血吸虫吗
许多朋友对钉螺有一种误解,认为钉螺等同于血吸虫病。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些关于钉螺和血吸虫病的重要知识。
1.钉螺是一种软体动物,是可以在水和陆地生活的螺类。它们的体型较小,成体高7~10毫米,宽3~4毫米,呈尖锥形,有6~9个螺旋。钉螺天生喜欢湿润寒冷或湿热的环境。幼螺多数喜欢生活在水中,而成体则通常栖息在水线以上潮湿的陆地草丛中。它们的寿命一般为一年,少数可以存活2~3年。
2.钉螺体积小,螺壳颜色与土壤相似,在生活中不易被发现,本身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常常被我们忽略。然而,它却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因此“声名鹊起”。
3.血吸虫生活在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管内,依赖血液为生。血吸虫主要有五种,我国分布的是日本血吸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吸虫。
4.血吸虫病是 *** 感染血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的传播链中,钉螺扮演了“中间宿主”的角色。人、牛、猪等感染血吸虫后,将幼虫随 *** 物排出体外,卵内的毛蚴在水中孵化,遇到钉螺会在钉螺体内再生长60天左右,变成尾蚴,从而感染人。
5.只有携带血吸虫尾蚴的钉螺才是感染 *** 的,才可能将血吸虫传播给人,对健康构成威胁。淡水鱼、贝类等海鲜并不是血吸虫的宿主,食用或接触携带血吸虫的鱼、虾等海鲜不会感染或传播血吸虫病。未感染血吸虫的钉螺也不会让人感染血吸虫病。大家无需担心。
6.血吸虫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如果不幸感染了血吸虫病,可以到当地血防站进行检查和治疗。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 *** 物,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轻、口服、疗程短等优点,对幼虫、童虫和成虫均有杀灭作用。对急 *** 血吸虫病的治疗效果很好。
三、钉螺为什么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1、含有吸血虫的钉螺是一种淡水螺类,体型比较小,大体呈细长三角锥状,只有几厘米长短,长的很像人们通常吃的苦螺,不过一般比苦螺要圆润,与海里俗称的长长的大大的钉螺是有很大的区别。
2、血吸虫成虫,寄生于 *** 门脉-肠系膜静脉 *** ,在肠系膜静脉末梢内产卵,虫卵随坏死的肠壁组织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入水,虫卵里面毛蚴孵化出来,遇到钉螺会侵入其体内,繁殖发育,最后行成许多尾蚴,逸出螺体,在水中游动。一旦与 *** 皮肤接触,随即侵入 *** ,导致感染。
3、钉螺属软体动物,水陆两栖,多孳生于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杂草丛生、潮湿荫蔽的灌溉沟或河边浅滩;通常生活在水线上下,冬季随气温下降深入地面下数厘米蛰伏越冬。钉螺可在地面,但活动范围有限,速度缓慢。
4、然而,钉螺可附着于水面各种漂浮物体上,如湖草、芦苇、船只等扩散到远处,使原有孳生范围扩大或形成新的孳生地。
四、这个是什么幼虫 有害吗
1、 *** 初步观察疑似“钉螺”幼体。
2、钉螺属软体动物,有雌、雄之分,水陆两栖,由螺壳和软体两部分组成,软体部分的前部为头、颈、足和外套膜,后部是内脏;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壳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生存于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为"光壳钉螺",比肋壳钉螺稍小,长、宽分别为6毫米和3毫米,多见于山丘地区。钉螺是血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
3、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 Gredler,1881)隶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前腮亚纲(Prosobranchia)、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盖螺科(Po *** tiopsidae)、钉螺属(Oncomelania Gredler),它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栖息于淡水水域但水陆两栖。个体小、壳高约10毫米、宽3-4毫米。外形成尖圆锥形。壳面光滑或有粗、细纵肋。壳口呈卵圆形,外唇背侧有隆起唇嵴或无。肉可食。
4、钉螺分布 *** 东部和东南亚。我国内地仅有湖北钉螺一种,有5个亚种--湖北钉螺指名亚种(O.h.h.Gredler)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广东、浙江两省;多栖息于地势低洼、平原地区。钉螺丘陵亚种(O.h.fausti Bartsch)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海拔较低山丘地带,但江苏省东台、大丰沿海也有分布;钉螺福建亚种(O.h.Tangi Bartsch)分布于福建东南沿海低山地带;钉螺广西亚种(O.h.quangxiensis Liu et al.)分布于广西北部,海拔200-400米保水 *** 差的薄砂及山沟乱石中。钉螺滇川亚种(O.h.robertson Bartsch)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省海拔在400-1000m,在2400m处也有分布,栖息于灌溉沟或山坡草滩。它们的分布与血吸虫流行区一致。因此有钉螺孳生的地区,基本上都有血吸虫病流行,所以来自外地感染的患者,不可能在无钉螺地区传染。
5、湖沼型: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的长江沿岸和湖泊周围,存在着 *** 冬陆夏水的洲滩,以及珠江下游小片地区。钉螺分布面积大,呈片状分布。
6、水网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地带。水系有河道及灌溉沟组成,纵横交错,密如蛛网。钉螺沿河岸分布,多栖息于水线上、下各1米范围内的湖堤岸上和水中。
7、山丘型: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广西、福建、 *** 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山区。钉螺按水系分布,分布广、环境复杂。
8、钉螺有5-6毫米长,个头只是管螺的1/3。
9、血吸虫的学名是裂体吸虫,寄生 *** 的重要虫种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氏血吸虫及湄公血吸虫。中国仅有日本血吸虫,其雌雄异体。雄虫粗短,平均体长16mm,呈乳白色。雌虫细长,前端纤细,平均体长20mm,虫体后部因肠管内充满被消化的血红蛋白而呈暗褐色;雌虫常处于雄虫的抱雌沟内,呈合抱状态,两者合抱寄生于人及储存宿主牛、羊、猪、鼠、兔等哺乳动物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 *** 中。两 *** 成虫体表部分或全部具有小结节或棘状突起,口与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虫体借吸盘吸附于静脉内壁,通过口与腹吸盘的一吸一离逆血流匍匐移行至肠粘膜下层的静脉末梢,在该处 *** 产卵,虫卵呈椭圆形,淡 *** ,卵内含有毛蚴。毛蚴分泌溶组织物质透过卵壳, *** 血管壁导致周围组织炎症、坏死,并 *** 肠 *** 加强,引起腹内压、血管内压变化,部分虫卵随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混于粪中排出宿主体外,与水接触后在25℃~30℃的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浮游于水中,遇中间宿主钉螺时,即主动侵入螺体,经母胞蚴、子胞蚴系列的发育和增殖,最后陆续形成许多尾部分叉的尾蚴,分期分批逸出螺体,常浮于水面。
10、尾蚴为血吸虫的感染阶段,当人畜接触疫水时,尾蚴以口、腹吸盘附着皮肤,穿刺腺分泌溶蛋白酶类物质溶解皮肤组织,并迅速脱尾侵入皮肤转变为童虫。童虫经微血管或淋巴管入静脉,随血流经右心、肺、左心进入体循环,其中部分到肠系膜静脉,随血流移行到肝内门静脉 *** 分支,发育为成虫后再逆行到肠系膜静脉中定居。尾蚴侵入宿主24天后,雌虫开始产卵,一条雌虫每日产卵1000个左右,5周后宿主粪便中可出现虫卵。血吸虫成虫在 *** 内可存活10年~20年之间。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