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赏花灯?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5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赏花灯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元宵节为什么为什么要赏花灯
  2.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放 *** ***看花灯
  3. 元宵节为什么又叫做灯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呢(我要简短的)

一、元宵节为什么为什么要赏花灯

1、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届时家家挂灯,人人赏灯。关于元宵赏灯的来历,这里有个十分曲折动人的传说。

2、汉武帝时,有个足智多谋、诙谐滑稽的东方朔,武帝十分信任他。宫门森严,他却可以随便出入,以随时取悦皇上。他外表随便,内心善良,常为宫中彩女向武帝求情。

3、这年腊月,一连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去 *** 给武帝折几枝梅花,忽见一个宫女哭着向玩月池中跳去,慌忙上前拉住。细细一问,她叫元宵,家住长安城外山上,家里还有父母、 *** ,进宫之后再没见过他们。每逢佳节倍思亲,近几日风雪交加,愁闷不堪,想与家人见见面,又怕武帝不允。思来想去,还不如一死了之,黄泉之下再与父母相会。

4、东方朔安慰了她一番,答应设法让她与家人团聚。他出皇宫,离长安,到元宵家里如此这般 *** 排了一下,然后就回到长安,在大街上卖起卦来。人们久仰东方朔的大名,争着前来求签问卜,得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语。众 *** 惊,纷纷求教解脱的 *** 。东方朔郑重地说:“正月十三日,火神君会来长安察看地形,你们可到城西北十里的大路口等候。天到未时(约下午一时到三时),会过来一个骑红色毛驴的红衣姑娘,她就是奉旨 *** 长安的火神君。你们前去拦路哭求,或许有救。”

5、人们听了,互相串联,相约多邀一些人,去十里铺大道口等候。正月十三未时,果见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个骑着红色毛驴的红衣女子,众人连忙上前苦苦哀求。姑娘道:“我是领旨火烧长安的,玉帝到时候要亲自站在南天门察看的。你们既然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皇上想想办法。”

6、人们拿了火神君赐给的红贴,回到长安跪在午门前,要把贴子献给皇上。汉武帝接过侍卫们传进来的红贴,见上面写着四句偈语:“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武帝看了吓得魂飞魄散,忙请东方朔商量应付的办法。东方朔禀道:“听说火神君更爱吃汤圆,宫里的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火神君也会知道的。皇上可在十五晚上,让元宵做汤圆祭献天神,再传谕全城百姓家家做汤圆,一齐敬奉驾临长安上空的火神君,想来她会心软下来不再放火的。同时,您再下旨让京城臣民一齐动手做花灯,于十五、十六晚上在大街小巷、内屋外院一齐挂上红灯,从天上看起来就好像满城大火,这样,便能骗过在南天门察看的玉帝。此外,再令城外臣民届时进城观灯,皇上与皇后、妃子、宫女,分散在人群中去街上赏灯,驱灾解难。”

7、武帝大喜,依言而行。正月十五,太阳刚向西天斜挂下去,人们已纷纷张灯结彩准备起来。武帝带了皇后、妃子,皆穿便服,在几个也穿着便服的亲近大臣和侍卫的保护下,混在人群中去街上观灯。宫女、 *** 们也三三两两上街而去。华灯初上,万灯争辉,各种火伞、火马、转子莲、花筒、炮打四门、火龙摆尾等花灯呈奇争彩,颇为壮观。元宵的 *** 领着父母也来长安观灯,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忙叫姐姐的名字。元宵早在这里等候,见父母 *** 果然赶来,忙扑到母亲身上。亲上团聚,互叙衷肠。

8、十五夜平安过去了,十六夜也平安过去了,元宵与亲人团聚了两个晚上,心情十分欣慰。由于东方朔的努力,以后每到正月十五,人们就过灯节,并逐渐流传到各地。这一节日因元宵而起,故称“元宵节”。又因元宵节要吃汤圆,汤圆以元宵做得更好,所以也称“元宵”。

9、”文人又给皇上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今天晚上皇宫中要发生火灾。

10、他对老百姓们说:“今晚,火神会降临人间,你们都要在门上挂一个红灯笼。

11、谁不挂,谁家就会发生火灾元宵节赏灯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

12、原来是一个宫女坐在长椅上哭,例如端午节,一个文人在皇宫的花园散步。

13、从此,正月十五赏灯便成为了中国的一个习俗。

14、大家都把这一天称为“元宵节”?”宫女说:“我叫元宵。

15、这几天过年,我想回家看看父母。

16、只有宫中所有人都出宫赏灯,才能避免这个灾难,便走过去看。

17、文人问她:“你叫什么?为什么要哭呀?这里面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18、元宵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宫中的人果然都出去赏灯了。

19、元宵来到大街上,发现家家户户都挂着红灯笼。

20、皇上看完了信,立即下令让皇宫中所有的人在今晚出宫赏灯。

21、这天晚上,他听到走廊传来了抽泣声,因为在那天可以观赏各种各样的花灯。

22、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赏灯呢,街上灯火通明,非常好看,文人非常同情她,就为她想了一个主意

23、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到了元宵赏花灯的时候了,大家激动极了,迫不及待地向长廊走去。

24、来到了长廊中,就反佛进入了灯的海洋。

25、遨游在灯海之中,到处充满了节日欢乐祥和的气氛。

26、那些灯有的又红又大,喜气洋洋;有的富有诗意,静若幽兰;有的活泼可爱,甜美可人。

27、同学的想象真丰富,有的用布做,有的用纸糊,有的用纸杯,有的竟用废弃的材料做,真让人啧啧赞叹,同学们都是环保的 *** 呀!不仅材料环保,而且个个栩栩如生、生机勃勃,有活泼可爱的兔子灯,威风凛凛的老虎灯,形象逼真的龙灯,古色古香的官灯…….真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让人拍案叫绝啊!这些同学的奇思妙想都展现在我们眼前。

28、那美丽的花灯一个接一个,铺成了一条向成功前进的路,向成就拼搏的阶梯…….

29、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如期而来,就像是一缕春风吹进了人们的心田,元宵节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赏花灯了。

30、夜幕降临,我迫不及待地拉上爸爸妈妈一起去灯火辉煌的河滨大道赏花灯。

31、大道上人山人海,成百上千的游人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人们个个都面带笑容,兴高采烈地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32、我和爸爸妈妈也不例外,喜气洋洋地欣赏着各式各样新颖别致的花灯:有美丽纯洁的荷花灯,惹人喜爱的大元宝灯,还有一大串红彤彤的灯笼,当然,最令人注目的肯定是今年的生肖灯——蛇灯,只见两条可爱又威武的蛇分别盘旋在一块玉盘边,好像是想保护这块玉盘,不让任何人靠近它。

33、瞧,那里有一盏灯上面画了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兴冲冲地捧着一个大鸭梨,准备给身旁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吃……看到这样的画面,我被他的孝顺深深感动了,也不禁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羞愧。

34、平时,如果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妈妈总会让给我吃,而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妈妈,把好东西让给妈妈吃……是呀!谦和礼让,严己宽人。

35、以后我也要学这个小男孩那样,把好东西都让给妈妈,孝顺妈妈……暮色越来越黑了,但是赏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

36、今天,我不仅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花灯,还学会了不少的道理,真是受益非浅哪!

37、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

38、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

39、虽然北方的天气寒冷无比,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 *** 的末尾。

40、我和爸爸妈妈也随着 *** 汇入了灯区??德胜街。

41、只见那德胜街的大牌楼,五光十色,“千万”条金 *** 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德胜”啊。

42、哎呀,这是我之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

43、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 *** 饱眼福。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赏花灯?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第1张图片-

44、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

45、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

46、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我们继续往前走,只听见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歌声“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

47、那肯定就是移动通信公司的宣传了。

48、上面虽然空空如也,但旁边是一个 *** ,(还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 *** 广告) *** 的屏幕上还有动画。

49、哦,怪不得听见歌声,只见屏幕里的周杰伦正卖力地拿着话筒,唱着呢!看来,元宵节不仅灯好看,还处处充满商机。

50、这边刚刚送走了周杰伦,那边的刀郎又来了。

51、因为那熟悉的旋律“2002年的之一场雪,比以往的时候来的更晚一些”真悠闲啊。

52、看那九曲黄河阵,左拐右拐,精妙无比,正如人生道路上,虽然左拐右拐,但最后还是会出去,获得胜利。

53、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

54、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

55、真是" *** 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56、"评析:文章描写了元宵节看花灯的情景和场面,景物和心理都有一定的描写,抓住了元宵节的特点,描写很细致,层次清晰;并且能够引申到人生话题,不着痕迹,顺畅自然。

57、七点刚过,我们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做生意的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 *** 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

58、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 *** 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59、过后除夕和春节,我最盼望的当然是元宵节了,今年2012年是龙年,我们国家的图腾也是龙,我想今天晚上更大的亮点肯定是看龙灯和舞龙活动了。

60、元宵节也就是我们说的正月十五,这天月亮特别的亮,又圆又大,而且这天的活动可多了,白天可以逛庙会、晚上可以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汤元。

61、我呢,最开心的是到街上看舞龙灯。

62、我来到街上时,街上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

63、天上一轮皓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

*** 、街道两旁的商店里、台阶上站满了人,人们都在耐心地等待着。

65、大人搀着着小孩,老人三五成群地结伴而行。

66、忽然,人群 *** 动起来,“来了,来了”人们踮起脚伸长脖子张望着。

67、我和小伙伴再也等不住了,从人群中挤到前面[文章出自:FT作文范文网],“咚咚咚”耳边传来了一阵鼓声,我循声望去,只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像潮水一样慢慢涌来过。

68、我是有经验的,如果真有龙灯过来,一定有鞭炮声为它引路,那是街上的商铺在接龙灯祁福呢。

69、果然,离我几米远的店门口 *** 、鞭炮一起响了起来。

70、这时,一条长龙展现在我们面前,龙灯舞起来了!鼓乐阵阵,鞭炮齐鸣,大家都涌向龙灯,龙头的嘴巴张得很大,好像在向人们问好,嘴里还 *** 一颗珠子。

71、龙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凶神恶煞的。

72、龙身是用布连接起来,里面用蜡烛点燃,看起来,就像一条火龙。

73、龙尾做得很精致,是用彩色的纸条做成。

74、前边的大珠子一会左,一会右,龙头也跟着龙珠窜来窜去,好看极了。

75、龙的胡须很长,大家都想去拔胡须,听说拔到龙胡须是很吉利的,我也跳了起来,抓了一大把龙须,心里乐开了花。

76、一家家店铺不时燃 *** 鞭炮,漆黑的天空中顿时变得五彩缤纷。

77、这五颜六色夜景预示着我们家乡幸福美好的明天。

78、元宵节舞龙活动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欢乐,我们百看不厌,我希望这样的活动多一点,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79、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今年我度过了一个特殊而热闹的无宵夜,作文之小 *** 作文:元宵节灯会作文:元宵节灯会。

80、说特殊,因为这是我之一次不在家过节。

81、以前,每年正月十五,我们全家早早就准备好了去看花灯,每年,我都能欣赏到漂亮新颖、五彩缤纷的花灯,还会看到美丽迷人、五颜六色的焰火。

82、听妈妈说,张掖的灯展比临泽更清亮,所以,我征得爸妈同意,到张掖姨姨家过元宵。

83、姨姨早早就煮好了汤圆,圆圆的,从口甜到心,但人和哥哥只吃了几个就缠着姨姨带我们去观灯。

84、到了广场,啊,真是人山人海,四周挂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小 *** 作文《元宵节灯会作文:元宵节灯会》(//unjs)。

85、有火红的金鱼灯,象征 *** 的福娃灯,开屏的孔雀灯……今年是牛年,牛当然是主角了,有金牛闹春灯,牧童戏牛灯, *** 灯,一排排闪亮的花牛灯祝福人们今年身体牛,事业牛,生活越来越牛。

86、远处,一闪一闪的灯塔吸引了我,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挤到前面,高高的灯塔上镶着漂亮的霓虹灯,红的,蓝的,黄的,绿的,五彩纷呈,耸立在广场 *** ,美丽极了。

87、过了一会,我们又来到了甘泉公园,这里也挂了许多灯,特别是闪烁在柳树丛中的,有可爱娃娃灯,美丽的孔雀灯,金灿灿的元宝灯,真叫人留恋忘返。

88、这时,随着轰轰的声响,广场的天空一下子亮了起来,噢,原来是开始放焰火了,这可是我最期待的了,只见焰火像一朵朵漂亮的花在空中绽放,又缓缓消失,有的像美丽的流星一样划过天际,有的像天女散花一般,从远处的天空慢慢飘落,美丽极了。

*** 、正月十五的张掖多么热闹,元宵节的夜景多么迷人啊!

90、元宵节相信大家都知道“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吧,这也让我们想到月亮圆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

91、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在这天大家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 *** 四处伤人,人们组织起来打它们。

93、有只神鸟因迷路降落人间,猎人误把它作 *** *** 。

94、天帝十分震怒,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

95、天帝的女儿把这一消息告诉人们。

96、人们听后惊慌失措,过了许久,一位老人终于替大家想出了好法子。

97、结果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

98、天帝一看,以为真的被放大火,心中大快。

99、现在的元宵节,特别是在城市里,虽然不能燃放烟火,但元宵的气息依旧扑面而来。

100、元宵节,大家一起出去赏月,到文化公园等地看灯展、猜灯谜,在家吃汤圆……多喜庆的日子啊!十五的月亮虽然不够十六的园,但两天看月亮的思绪却截然不同。

101、文化公园灯展中的灯各式各样,方的、园的、玉兔、嫦娥……让 *** 连忘返。

102、”汤圆象征全家团团圆圆,这也寄托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103、今年汤团的种类非常多,有芝麻、花生、绿豆百合、豆沙……就连水果味儿的都有。

104、我家吃的是绿豆百合味儿的汤圆,轻轻地咬一口,绿豆馅儿就溢出来,那味道别提有多好吃了呢!转眼间,元宵节结束了。

105、可是当看到月亮时,我便又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

106、七点刚过,我们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做生意的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 *** 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

107、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 *** 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108、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然后又继续吃它的草,我和爸爸妈妈猜了许多次也没猜中……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三个多小时,花灯会种类繁多;有做生意的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还有的小孩骑在 *** 脖子上,我惊讶地叫了一声,灯箱里还有一群小鸡, *** 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其中有一个字谜是。

109、当我们往回走时,这个是我见到的最有意思的是,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据介绍,它们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呢,看到一群人在猜灯谜。

110、啊,不时地抬起头“咩—咩—”地叫唤两声。

111、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脑袋。

112、美丽的花灯给这里增加了秀丽的色彩,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

113、八点多钟,造型各异,礼花炸开以后。

114、有些大胆的人甚至还过去摸摸它,璀璨夺目!好美的夜空呀、龙形,设计新奇!真让我佩服不已,整个市区都沸腾了……五彩的花灯被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我简直被迷住了,刷刷地往下落。

115、当我们看到一半时,闪着耀眼的光芒;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但我们一点也没觉得累,似一朵朵雪花,因为在花灯里,哇,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真了不起,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拖拉机耕田形的……都能造出来,什么羊形,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市***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花灯里居然还有三只活羊;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天下人间会七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这里人山人海,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七点刚过!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我们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

116、让我怀疑他是不是迷路了,让我想起我小时候……他们姿态各不相同,十分有趣。

117、有的张大嘴,仿佛在问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那金灿灿的龙口,里面隐隐约约还有人影在晃啊晃。

118、走过龙灯过年;有的开心的样子,走过泉水,一条 *** 精美的龙船灯就展现在你的面前了。

119、那龙头金灿灿的,该凸的凸,数赏花灯更好玩了。

120、去济南旅游,趵突泉公园晚上就点起花灯,一座被灯火光芒照耀的美丽的大门……元宵节的灯会,虽然没有趵突泉的金碧辉煌,却也很好看。

121、一个个胖胖的小孩在灯中间!那龙身成了船蓬。

122、回想上一届灯会,想像新一届灯会。

123、上一届灯会在西城广场,惟妙惟肖。

124、看那池水,泛起了层层涟漪;有的迷惑的样子!耀眼夺目的“莲花台”将我吸引住了。

125、***的莲花苞不停得转呀转呀,下面有一层小孩圈,又来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还真以为是小人在说话呢,正在喷“毛毛雨”呢。

126、原来是一个个有许多小人的场景。

127、随着悦耳的音乐和说话声,小人的各个部位渐渐地动起来。

128、说话声和小人动作匹配,呈一片橙色,明亮的灯光照到外面,该凹的凹,与书上画的龙十分相似。

129、过年,就应该赏美丽的灯,充满了春的气息,吃团圆的饭,放响亮的鞭炮,燃美丽的 *** ...

130、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合家团圆喜庆的节日。

131、人们在元宵节里放鞭炮、吃元宵,真开心啊!晚上七点在邢侗公园放礼花。

132、我们全家六点三十分吃饱了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姐姐和我去邢侗公园看礼花,在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城里的、还有是农村里来的,有开车的,有骑三轮车的等等,我们一家边说边聊,不一会到了。

133、到了邢侗公园你会看到公园门前,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礼花和灯会的,其中有拄着拐棍的老人,还有咿咿呀呀不会说话的孩子,热闹极了。

134、时间到了,瞬间礼炮齐鸣,百花绽放,美丽的礼花姿态不一,变化多端,有的是半圆形、有的是扇面形、还有的是圆形、还有说不出来的一些形状,有的像小灯笼、有的像瀑布,有的像向日葵,还有的像垂柳,最美丽的像一群群可爱的 *** ,在百花丛中辛勤的采蜜。

135、真是五彩缤纷,火树银花,美丽极啦!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忽如 ***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礼)花开”。

136、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灿烂美丽的时刻——元宵节。

137、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元宵节为什么为什么要赏花灯

二、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放 *** ***看花灯

1、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2、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之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3、按中 *** 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4、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5、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 *** 助兴。

6、“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7、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8、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9、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 *** 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10、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 *** ,听说 *** 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 *** 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11、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12、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13、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 ***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14、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15、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 *** 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16、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17、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 *** 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18、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 *** ,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 *** 。

19、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 *** ,决定起兵 *** 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20、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21、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 *** 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 *** 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 *** 。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22、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23、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更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 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24、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 *** 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25、如此热闹了 *** ,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更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26、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27、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8、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29、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更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 *** 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30、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31、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三、元宵节为什么又叫做灯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呢(我要简短的)

1、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颇为显要。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之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故名。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这是从道教借来的说法。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这位汉文帝是大将周勃勘平"诸吕之乱"即位称帝的,而那勘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且确定这天为元宵节。不过,和这两位汉室皇帝有关的正月十五夜祭太一、游玩,并无张灯、放火的记载,汉室的另一位皇帝--汉明帝则敕令元宵燃灯,从而形成了后世张灯、观灯的习俗。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关于灯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 *** 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 *** 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 *** ,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 ***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 *** ,决定起兵 *** 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东方朔与元宵姑娘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 *** 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 *** 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 *** 。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更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 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 *** 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 *** ,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更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春节的来历】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 *** ,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 *** 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 *** ,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 *** 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春节来历】在我 *** 间传统节日中,最受人们重视的要算春节了。腊月里,天寒地冻,农活较闲,人们有较充裕的时间,因而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比起其他节日来更为丰富多采,而且这些活动都具有特别浓郁的节日特色。过去,在广大城乡圩镇,卖年画的,卖吊钱和窗花的,卖灯和鞭炮的,卖脸谱和春联的……一片红红绿绿,年货摊一个挨着一个,喜气洋洋,充满着节日的气氛。到了腊月三十日,时针移过午夜十二点(子时)的时候,鞭炮声立即响成一片,迎来了新年的之一个早晨。春节古时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之一个早晨。《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到了汉武帝时,由于“观象授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据《诗经》记载,每到农历新年,农民喝“春酒”,祝“改岁”,尽情欢乐,庆祝一年的丰收。到了晋朝,还增添了放爆竹的节目,即燃起堆堆烈火,将竹子放在火里烧,发出噼噼 *** 的爆竹声,使节日气氛更浓。到了清朝,放爆竹,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更加热闹了。清代潘荣升《帝京岁时记胜》中记载:“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于朝野,彻夜无停。”在我国古代的不同历史时期,春节,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汉代,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南北朝时,人们则将整个春季称为春节。1911年,辛亥 *** *** 了清朝 *** ,为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各省都督府 *** 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使用公历。这样就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至今,人们仍沿用春节这一习惯称呼。关于春节,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这些传说虽不足为据,但却为春节的来历增添了神话的色彩。春节,象征着团结、兴旺,寄托着新的一年的希望。 *** 补充

2、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 补充

3、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元宵又叫汤圆,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著称。.“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词》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惯,并且当时已有以 *** 汤圆著称的字号。

关于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赏花灯和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汤圆 元宵节 为什么 花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