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美食撒撇(云南的撒撇是什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0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德宏美食撒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云南的撒撇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云南的撒撇是什么
  2. 傣族的饮食
  3. 云南话撒撇 *** 啥意思
  4. 撒撇是什么意思
  5. 傣味/撒撇怎么做如何做好吃
  6. 云南德宏有哪些奇怪的美食

一、云南的撒撇是什么

1、云南的撒撇是什么撒撇是云南省德宏、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流传于傣族、景颇族、德昂族等各民族间的特色美食。狭义上的撒撇是将精瘦的生牛肉、羊肉、麂子肉捣烂成泥,再加入韭菜、香柳、缅芫荽、小米辣等佐料。广义上的撒撇包括所有冷食,包括酸水或苦水拌食或蘸食的所有食物。”

2、云南省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省份,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其中,撒撇是云南省特有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现象。

3、撒撇是指一种云南特有的习俗,在云南的许多地方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有一些重要的场合,比如结婚、佛事、祭祖等等,大家都会 *** 在一起,沿着固定的路线,顺序散发食品、饮料、烟酒、点心等,称为“撒撇”。通常由负责筹备的家庭或组织单位承担全部或部分费用,集中为孙子辈等后代提供福利。

4、在云南的许多民俗节日中,撒撇也有着特别的地位。比如,在春节期间,许多地区会有“ *** 喜节”,参与者会沿着固定的路线互相撒钱,以示祝福和喜庆。在清明节期间,许多地区也会举行“寨门撒撇”的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恋。

德宏美食撒撇(云南的撒撇是什么)-第1张图片-

5、总的来说,撒撇是云南特有的民俗文化现象,是云南省独特的一种文化传统,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它不仅是人们交流情感、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传统节日和聚会的方式,热爱和传承这种文化传统也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

二、傣族的饮食

1、在彩云之南,坐落着热情似火的傣族,他们不仅能歌善舞,对美食的追求更是毫不逊色。傣味以其鲜香酸辣闻名遐迩,每一口都仿佛在味蕾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2、傣味中酸味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柠檬、酸木瓜、酸笋等酸料被巧妙地运用,赋予了菜肴开胃醒神的魔力。酸味 *** 唾液腺分泌,促进肠胃 *** ,在炎热的云南,吃上一道酸辣的傣味菜,瞬间神清气爽,食欲大开。

3、傣族人酷爱辛辣,辣椒是他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在傣语中,辣椒甚至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劈卡。傣味中的辣味不仅能驱寒保暖,更有助于祛除云南多雨潮湿环境下容易滋生的湿气。想象一下,一口热辣的拍辣椒下肚,浑身的毛孔都舒展开来,真是畅快无比!

4、傣味食材极为丰富,既有山珍野味,也有家常小吃。竹虫、牛干巴、鱼生等特色菜肴,体现了傣族人对自然馈赠的尊重;饵块、米线、烤鸡等日常美食,又满足了他们对美味的追求。傣味中还经常使用香茅、姜黄、薄荷等香料,让菜肴的香气扑鼻而来,引人垂涎。

5、傣味烹饪技法多样,其中酸笋煮肉更具 *** *** 。酸笋经过长时间腌制,产生独特的酸味和鲜味,与肉一同烹煮,汤汁酸辣开胃,肉质鲜嫩入味。傣味中的凉拌菜也不容错过,如酸笋鱼生、舂鸡脚等,清凉爽口,酸辣适中,是解腻消食的绝佳选择。

6、了解傣味的也要尊重傣族的饮食禁忌。牛肉、狗肉、 *** 等是傣族人忌讳食用的。用餐时也不要随意大声喧哗或敲打餐具,以免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7、品尝傣味,不仅是一场味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之旅。酸辣鲜香的菜肴,热情友好的傣家人民,会让你在云南留下难忘的回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美食之旅,去傣族寨子里尝一尝正宗的傣味吧,让你的味蕾在欢唱中收获幸福!

三、云南话撒撇 *** 啥意思

撒撇是云南省德宏、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流传于傣族、景颇族、德昂族等各民族间的菜看,各地做法不尽相同,以傣族撒撇为主要 *** 。狭义上的撒撇,专指将精瘦的生牛肉、羊肉、鹰子肉捣烂成泥,放上非菜香柳、缅芜要、小米辣等佐料。

再加入由这些动物的“苦肠”熬制的“苦水”,最后用于蘸食米线、蔬菜、冒肉、烤肝脏的一种菜品。从广义上讲,凡是用酸水或苦水拌食或蘸食的所有冷食,都可以称之为撒撇,并且严格来说,酸的叫撒,苦的叫撇,合称撒撇。

1、用净瘦黄牛肉一公斤剁成肉酱,在开水里众熟,再把刚杀的牛苦肠兑水煮涨,用纱布过滤后备用,然后把新鲜韭菜和芭香切细后挤去水分,再配以香柳、盐巴、辣椒面、味精等调料把牛肉酱、苦水在一起挫匀,即可食用。

2、撒撇的吃法是:用米线或生肚丝、肉片在撒撇里蘸下就吃。撒撇 *** 考究,刀法细腻,用料新鲜,佐料产全,费时费工,是典型的功夫菜。

四、撒撇是什么意思

撒撇是云南省德宏、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流传于傣族、景颇族、德昂族等各民族间的菜肴,各地做法不尽相同,以傣族撒撇为主要 *** 。狭义上的撒撇,专指将精瘦的生牛肉、羊肉、麂子肉捣烂成泥,放上韭菜、香柳、缅芫荽、小米辣等佐料。

再加入由这些动物的“苦肠”熬制的“苦水”,最后用于蘸食米线、蔬菜、冒肉、烤肝脏的一种菜品。从广义上讲,凡是用酸水或苦水拌食或蘸食的所有冷食,都可以称之为撒撇,并且严格来说,酸的叫撒,苦的叫撇,合称撒撇。

1、用净瘦黄牛肉一公斤剁成肉酱,在开水里氽熟,再把刚杀的牛苦肠兑水煮涨,用纱布过滤后备用,然后把新鲜韭菜和茴香切细后挤去水分,再配以香柳、盐巴、辣椒面、味精等调料把牛肉酱、苦水在一起拌匀,即可食用。

2、撒撇的吃法是:用米线或牛肚丝、肉片在撒撇里蘸一下就吃。撒撇 *** 考究,刀法细腻,用料新鲜,佐料齐全,费时费工,是典型的功夫菜。

德宏傣族的撒撇有苦撒、鱼撒、撒大卤、柠檬撒、茄子撒等。苦撒:一盘米线、熟牛肉片、熟牛肚片,配上一碗碧森森的浓汁。浓汁是把牛苦肠水用锅熬成,然后再把剁成细末的生牛肉加上剁细的韭菜、缅芫荽、香柳、布芽(傣语)、小米辣搅拌在一起。

再把涮涮辣在里面一涮,把米线、熟牛肉片、熟牛肚片在浓汁中蘸过一下就可食用,吃起来十分爽口。“撒撇”浓汁是在杀牛时取出来的,从牛胃进入牛肠中的那一部分苦肠。撒撇以生吃为佳,之一次吃只能试着吃一点,味又苦又凉能去暑气,在炎热的夏天吃,能让人十分快意。

傣家人爱吃“撒撇”,以至吃鱼都要做成“鱼撒”。将生鱼肉剁成肉泥,放上柠檬计,把剁细的香料韭菜、缅芫荽、香柳、布芽(傣语)、小米辣搅拌在一起。

再把涮涮辣在里面一涮,就做成了一碗蘸水,然后再准备一盘用油炸脆的鱼骨、莴笋细丝或包白菜细丝,吃时放进到蘸水里蘸一下,味道是酸甜的,好吃极了。

五、傣味/撒撇怎么做如何做好吃

德宏傣族撒撇,颇受当地各族群众喜爱,就连北京、上海、广东及港澳游客吃了后都感觉独特良好,再到德宏后,有的人还点名要这道菜。撤撇的 *** 是:用净瘦黄牛肉一公斤剁成肉酱,在开水里氽熟,再把刚杀的牛苦肠兑水煮涨,用纱布过滤后备用,然后把新鲜韭菜和茴香切细后挤去水分,再配以香柳、盐巴、辣椒面、味精等调料把牛肉酱、苦水在一起拌匀,即可食用。撒撇的吃法是:用米线或牛肚丝、肉片在撒撇里蘸一下就吃。撒撇 *** 考究,刀法细腻,用料新鲜,佐料齐全,费时费工,是典型的功夫菜。

六、云南德宏有哪些奇怪的美食

1、撒撇有两种:一种是苦撒,另一种是柠檬撒。更好吃的做法是将用棒子敲得一丝筋也不留的精瘦生牛肉捏拌上特殊的野香菜和韭菜,这捏拌,一定要将两者弄得几乎合为一体才算合格;而且这牛肉,必须敲击到口中也感觉不出肉粒来那种程度;这是整道菜的精髓所在,一点儿也马虎不得。如果是苦撒,就将牛肉生菜放到傣家秘制的苦水中搅拌均匀,用米线、肝片等蘸了吃。不过这菜有点怪,不是有特别接受能力的美食家,估计不能尝出它的好来。有点苦苦的,可以熟吃,也可以生吃,因个人嗜好而定。柠檬撒的蘸水采用当地产的柠檬榨汁兑成,特别开胃。

2、清明节前后,假若你到梁河县的大盈江畔做客,好客的主人一定会在招待你的宴席上,摆一碗鲜美的小花鱼。人们都说:“梁河县,好地方,白米饭,花鱼汤。”

3、小花鱼有小手指头粗细,一寸多长,青色的表皮上点缀着美丽的花纹。这种鱼,刺软、脂肥、味道香甜,无论煎吃、酥吃或煮吃,都令人食而不忘,赞不绝口。当地群众常用香料将小花鱼腌制晒干,作为珍品遥寄远方亲友。据说,当年梁河县九保的捕鼠土专家曹依秀,在北京 *** 接见后(开会)回到梁河,曾将一斤亲自腌制晒干的小花鱼寄给 *** ,并收到 *** 办公室的回信。

4、小花鱼产于大盈江中部(腾冲县小河底至梁河县大花桥)的石沙之间,靠食虫为生。每当春江水暖时,小花鱼便成群结队地游到江边浅水处,螭游产卵。渔汛期间,每当夜幕降临.你就会看到在大盈江两岸,渔火点点,渔歌阵阵,真是“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5、云南昆虫席里的一道名吃,把精心挑选的蜂蛹炸酥后加入木姜子、洋番茄汁、胡辣椒、柠檬水、茶树、香根等调料凉拌,酸辣爽口。提醒:要是你从来没有到过傣家做客,从来没吃过傣味,那么尽管放胆去吃,更好不要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反正只要好吃,口感好就行了,不要害怕,吃了不会坏肚子。平常都是吃我们已经习惯的食物,偶而吃点不大熟悉的东西,感受一下异地风情,这也是旅游者千辛万苦出来旅游所要寻找的。

6、傣族人认为,食酸心爽眼亮、助消化,有消暑解热之功效,故傣味中以酸为美味之冠,每餐无酸不食。酸扒菜、酸笋鱼、酸木瓜煮牛肉、酸菜煮豆腐等等,没有“酸”味,傣家人是吃不香也睡不好的。因此,到德宏,找一处幽静的傣家竹楼餐厅,好好品一次“酸”味,到也别具风情。

7、每逢泼水佳节,傣族家家户户都要做泼水粑粑。其做法是选用上好糯米水磨成吊浆粉,加入适量红糖,将吊浆粉与红糖糅合成粉团状,后用采来的芭蕉叶,叶上抹上猪油,将粉团包好压成长条形即可上蒸笼。蒸熟后的粑粑,松软而富有弹 *** ,还可在粑粑内包上馅心。这种漏水粑粑可保存一周,变硬可油煎。有人称它是傣家年糕。

8、每年的4月12日为泼水节,各个傣族村寨以及汉族同胞会分别派出 *** 在节日前一天到山上 *** ;在德宏,泼水节有“大泼三天,小泼七天”之说。也就是说集体狂欢的时间一般有三天,在这三天里,早晨的时间是大家跳舞,吃泼水粑粑的时间(免费发放哦!)。

9、景颇族生活的山区,野生菜果众多。景颇族的竹筒舂野菜更具特色,有“舂筒不响,吃饭不香”之说。舂野生鱼腥草,取其根,加豆豉舂制而成,称豆豉根,是景颇族当家野菜之一。景颇山寨的背阴山地、林边、田埂和洼地草丛中生长的鱼腥草,其叶嫩绿,根白长,食之能消热解暑,可治扁桃腺炎、气管炎、肺炎等多种病症,是菜 *** 合一的野生菜。景颇族另一道名菜是舂马蹄菜。马蹄菜,因叶像马蹄状而得名,长于田埂、沟渠边,全年可采,雨季最肥。加工 *** 是把马蹄菜洗净后拌辣椒、番茄、豆豉、盐巴等佐料放入竹筒舂制,也可 *** 后,加佐料拌制而吃。食之能解毒消肿,可治扁桃体炎,外伤痛、痢疾、中暑腹泻、疗疮疥肿等症,是菜 *** 合一的野生菜。此外,还有舂野生芫荽。野生芫荽,又叫缅芫荽,原产于 *** 、泰国。它生长于树下、路旁和荒草地上,景颇山寨随处可见。其叶似龙舌兰,叶边有刺状齿,立秋后抽出花茎,开白花或淡绿色花,有奇特之清香。它可做佐料,可做舂菜。食用可治感冒、胸痛、消化 *** 、肠胃不适等症,是景颇族的主要佐料和常食野菜。

10、这道菜听起来怪吓人的吧,但是味道好极了!此菜可是有来历的,景颇族历史上有杀鸡祭 *** 的习俗,“ *** 鸡”就是供祭献 *** 后,景颇族人将煮熟的鸡晾凉后撕碎,在野外佐以剁碎的姜、蒜、缅芫荽、柠檬叶等相关配料,配入盐、味精、酱油等调料制成。为了能常常吃到这道美味,聪明的景颇族人将“ *** 鸡”端上了饭桌,并作为款待客人的上好佳肴。

11、竹筒饭是用新鲜的竹筒装上大米及调味料烤熟的饭食。多用于山区野外 *** 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竹筒饭风味独特,源远流长,青翠的竹节里,米饭酱黄,香气飘飘,口感柔韧,味道极佳。

12、竹筒饭分为普通竹筒饭和香竹糯米饭两种。普通的竹筒饭,哈尼、拉祜、 *** 、基诺族群众都常煮食竹筒饭,大多见于野炊时自烹自食。煮竹筒饭,只需砍一节新鲜嫩竹,将米放在竹节内加水,然后放在火塘上烧煮焖熟,再剥去烧焦了的外皮,即可取出米饭食用。猎人们常将竹筒带饭砍成两半,各端一半食用。这种米饭包着一层白色竹瓤,米饭带有竹子的清香,令 *** 会一种独特的山情野趣。

13、香竹糯米饭,在傣语里称为“考澜”,是用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香竹“埋考澜”煮制而成。香竹属于禾本科竹类,杆细如酒杯,竹节长两尺有余,内壁粘有一层具有特殊香味的白色竹瓤。煮制香竹饭要选用当年长成的嫩竹,依节砍下,每段留一竹节。

14、把提前泡软淘洗好的优质糯米,装入竹节,略加清水,然后用芭蕉叶塞住竹筒口,置于炭火或烤炉内用微火烘烤,至米饭接近熟时,取出竹节顿上几下,再继续烤至米饭熟透即可。食用时,用刀或木锤先轻轻锤打竹节,使米饭与竹子内壁松开,剥去竹片便可食用。

15、火烧乳猪是傣族待客的一道上等菜。要选用德宏小耳猪,皮薄、肉质细嫩,更好半年左右的小猪,去内脏,塞入调料后用竹篾缝合,用文火烧烤,烧到焦黄冒油时,边烧边用尖刀将皮刺破,洒上湿稻草灰,再用火烘烤,待散发 *** 时即可切片入席。食时要配傣味蘸水碟。

16、透明的杯子上,有焦焦的面包小片,面包片上是新鲜的椰丝,底下是漂着冰块的乳白色的水, *** 着漂亮的麦管,色彩丰富极了。

17、泡鲁达用西米露、炼乳、特制面包干、新鲜椰丝加上冰块和水做成,香甜扑鼻。更好吃的其实是面包干,泡在奶香浓郁的冰水了,又酥又脆又香甜,简直太好吃了!

18、这个美味的小点心是云南的瑞丽地区的特产,是傣味里的一种饮料,也有的说是从泰国引进的一种冷饮甜食,风靡除冬天以外的整个季节。

19、傣族小锅米酒,每锅均为单一米种酿制而成,约45°,酒色精醇,酒味甘爽可口。这种酒,过去为傣族家庭办喜事接待客人专门酿制,产量很低,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这种酒又为各方来宾所喜爱,登上高级宾馆酒楼的大雅之堂。

20、过手米线是阿昌族最中意的食品。阿昌族过手米线是用上好的米制成洁白的丝状,再把鲜肉烧烤成半熟后切剁成细块,佐以粉肠、盐、辣子、花生、芝麻、豆粉、酸水等料,搅成糊状即可。

21、吃时因需先取一团米线置于手心,然后将拌料放在米线上食用,由此而得名"过手米线"。倘若有野味制成的拌料,那味道则更是鲜美了。不少客商、"老外"到此,品尝一番后都咂嘴咂舌地赞叹:"绝代佳肴!"

22、傣族的烤牛肉也是一道美味佳肴。将杀好的水牛肉割成小条腌好晒干,吃时放到热灶灰里捂熟,拿出来拍去灶灰,用块干净木头把它敲打松软就可入口了。傣族男人晚饭时,常常就着烤牛肉悠闲地喝酒,一直喝到很晚。

23、这道乍听起来有种令人垂涎三尺的感觉,香茅草不过是一种散发着清香的草根而已,傣族人却将它搬上了宴席,与浓香土鸡放在一起煮制成美味的“香茅草鸡”, *** 中飘着淡淡的香茅草味,亦浓亦淡,可谓美不胜收。

24、生、鲜、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点,而令傣家菜别具风味的最重要原因便在于香料独特——据资料显示,我 *** 有八百余种植物香料,仅在云南就有五百余种。傣族一直就有食酸笋的习俗,在 *** 带地区漫山的竹林里,竹笋取之不尽,居住在这炎热地区的傣族人,将丰富的竹笋做成酸笋调味品,一方面食酸能防暑解热,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地保存。

25、 *** 时取净罗汉笋(又叫甜笋)切丝,放入清水漂浸,之后捞进大缸用力压紧、封口,放置半个月待变“臭”变酸,就可以做调味品了。他们用酸笋煮鸡、煮鱼、煮田螺、煮菜、煮任何食物,滋味鲜、酸、辣、脆,妙不可言,傣族人随便哪家都有百来斤酸笋,一天也离不开。而之一次吃酸笋的人,大多数都难于接受它的怪味道,吃过几次又会被它臭中带香的奇异口感所折服。

26、将昆虫作为菜肴端上宴席,初来乍到的人目睹此情此景,定然是一阵心惊肉跳。但居住在德宏的傣族、景颇族、德昂族至今还保留着以昆虫为食品的习惯,例如用蚂蚁蛋、竹虫、蜂蛹、花蜘蛛等等来 *** 美味佳肴,听起来有点毛骨悚然,但吃在嘴里却是唇齿留香,绝对是道下酒的好菜。大胆的游人,不妨一试,营养得很!

27、螺蛳可炒可煮,炒的 *** 大同小异,可煮的口味却各有特色,盈江街上傣族卖的煮螺蛳做法就很特别,口味也独特,具体做法是:先将螺蛳清水浸泡二三日,使其吐尽泥水,同时备好帕哈、香菜、茴香、四季豆、花椒叶、生姜叶等配料。烹煮时,先将熟猪油(香油亦可)加热,再将螺蛳放入锅中,翻烘,而后加入酱、豆腐水、葱、蒜、辣子、精盐进行烘焖,最后把肉汤和配料一并放入锅中,煮一小时后便出锅食用。

28、如果有“吹牛大王”敢说他吃尽天下辣椒也不会耳赤心跳,那就带他到德宏来吧,让“涮涮辣”闹他个天翻地覆。德宏盛产的“涮涮辣”可算是辣中之王,据说其辣味比其他辣椒高出二三十倍,用“涮涮辣”调制蘸水碟,只需点到为止,在蘸水碟里打个滚,其辛辣之味就已至极

好了,关于德宏美食撒撇和云南的撒撇是什么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德宏 云南 美食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