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糕(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重阳糕,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重阳糕做法老式
  2. 重阳糕需要哪些材料
  3. 重阳糕是什么
  4. 重阳糕的做法
  5.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
  6. 重阳糕是什么寓意 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一、重阳糕做法老式

重阳糕的做法有很多种,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老式的做法。

糯米粉 300g、大米粉(粘米粉) 200g、玉米粉 50g、红豆沙 500g、细砂糖 150g、蔓越莓干和葡萄干各一小把

2.糯米粉、大米粉和细砂糖拌匀后,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加水130ml左右,搅拌成半干半湿的原味粉,搓散。(水要一点点加,边加边搅拌,加到用手捏上去感觉基本没有干粉为好)

3.先取一部分半湿粉,放入筛网过筛。粉过筛会比较慢,可以用刮刀或者勺子以按压的手法。

4.再把刮刀或者勺子用兜底铲的 *** 过筛。

5.边按压边铲边摇晃,直至把全部半湿粉过筛完成细粉料。

6.取一个容器,铺上打湿再绞干的纱布(也可以在容器壁涂油)。

7.轻轻放入过筛后的原味粉,到容器三分之一处,刮平。

8.锅中水烧开后,放入步骤7大火蒸5分钟。

9.这个空档把剩下的另一份粉中倒入50g玉米粉,慢慢加入150ml左右的水,搅拌成半干半湿的玉米味粉,搓散。

10.用过筛原味粉的 *** 过筛步骤9的玉米味粉成细粉料。

11.步骤8蒸好取出,在上面铺上一层红豆沙馅,再轻轻铺上步骤10的玉米粉细粉料,刮平,撒上蔓越莓干和葡萄干。

12.继续放入锅中,蒸15分钟关火,取出 *** 后再按需切成块。

二、重阳糕需要哪些材料

1、重阳糕亦称“花糕”、“菊糕”、“发糕”等。

2、以来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3、起于唐代以前,至宋工,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为普遍的习俗。

4、糕的 *** ,品种名目繁多,其上并 *** 彩旗,极受儿童的喜爱。

5、《渊鉴类函·岁时·九月九日》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九日餐饵,其时黍秫并收,因此粘米加味尝新。”又《岁时杂记》:“重阳尚食糕,……大率以枣为之,或加以栗,亦有用肉者。”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此字,辄不复为。

6、宋子京以为不然,故《九日食糕》诗:飙馆轻霜拂曙袍,糗糍花影斗分曹。

重阳糕(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第1张图片-

7、刘郎不敢题糕字,空负诗家一代豪。

8、遂为古今绝唱。”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重阳》:“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 *** 剪彩小旗,掺飣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之肉类。

9、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宋吴自牧《梦梁录·九月》:“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飣, *** 小彩旗,各日重阳糕。”宋周密《武林旧事·重九》:“都人是月……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

10、又作蛮王狮子于上,又糜栗为屑,合以蜂蜜,印花脱饼,以为果饵。”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九月九日……饼面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

11、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明谢肇浙《五杂俎》引吕公忌曰:“九月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三、重阳糕是什么

马上就是重阳节了,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传统,重阳糕是什么?重阳糕的 *** *** 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糕又叫“花糕”、“菊糕”、“五色糕”等。是重阳节特有的传统食物。重阳糕的主要原料是:米粉、豆粉经过发酵精制而成,成形后用板栗、葡萄干、核桃加糖蒸制而成。

《玉烛宝典》:“九日餐饵,其时黍秫并收,因此粘米加味。

材料:糯米粉、粳米粉、糖粉、豆沙、大枣、南瓜籽、杏仁片。

1、准备好糯米粉150克、粳米粉100克、糖粉50克;

2、将糯米粉、粳米粉、糖粉搅拌均匀,缓缓加水,边加边搅拌成半干半湿的状态;

4、然后放入筛网过筛,可以选择空稍大的筛网并借用刮刀一边按压一边筛;

5、筛米粉的时候,一手持筛摇晃一手按压米粉,这样能筛的又快又匀;

6、准备好模具,并在底部铺好油纸;

7、模具中铺上一层筛好的米粉,并刮平;

10、再铺上一层筛好的米粉并刮平,大枣去核铺在糕上,继续回笼蒸18分钟;

11、出锅后,表面撒炒熟的南瓜籽和杏仁片,即可享用。

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

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

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四、重阳糕的做法

1、粘米粉、糯米粉与白糖搅拌到一起,缓慢多次小水流倒入清水,边倒边搅拌。

2、最后搅拌完是大大小小的米粉球。利用双手掌心,将米粉球搓开成湿粉颗粒。

3、将搓细的湿米粉颗粒,过筛成细小的湿粉,中细孔的粉筛就可以,特细的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没有粉筛,那就用手尽量搓得细小直接使用。

4、筛好的湿米粉细小颗粒,糯白如玉,如雪花一样飘逸,熬是喜人。

5、取一容器,我用的是家里的竹蒸笼,也可以用不锈钢小盆,放入湿过水拧干的半干蒸笼布,用勺子铺一层过筛的米粉,用勺子轻轻抹平,不要用力按压。

6、米粉上面挤上豆沙,轻轻抹平;抹完红豆沙,再铺一层湿米粉和红豆沙,或者不用豆沙直接撒蜜豆或果干。

7、最后铺一层湿米粉,撒上喜欢吃的果干。葡萄干、蔓越莓干都是很好的选择,铺撒过程,不要用力压米粉,动作要轻柔,这样做出来的米糕特别松软好吃,而且也容易蒸熟。

8、锅中放足量的水(记住一定要足量,否则容易烧干锅),将水烧沸,将笼屉或小盆放到蒸锅中,最上面盖上湿笼布,避免水滴掉落,盖上锅盖,大火蒸40分钟。

9、蒸好的米糕,将蒸笼布从粘米糕上取下,如果底部比较干粘住了,用凉白开水拍湿,就能轻松取下来了。

五、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

1、重阳糕起于唐代以前,至宋工,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此后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

2、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住在山脚下的农夫。他勤于耕作,日子过得富足。有一天,一个卜卦的先生未找到住宿,农夫将卜卦先生请到家中款待饭食并留宿。卜卦先生非常感激。第二天临行前对农夫说:“你九月九日有灾祸,更好搬到草木稀少的高处去住。农夫对卜卦先生的话半信半疑。为了防止万一,农夫在九月九前和家人一起搬到了高山顶上,那里草木稀少。九月九日一早儿,当他们站在山顶朝山下家中望去时,那里已是一片火海。此时,大火沿山脚蔓延而上,幸好他们所住的地方没有太多的草木,才幸免于难。

3、农夫一家九月九登高避灾的事很快就在民间传开了,人们纷纷效仿,于九月九将家搬到高处以防不测。时间久了,人们发现年年搬家不是一个好办法,再说,平原地区没有山,无法登高。人们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重阳节这天吃糕,因"糕"与高"浩音,吃了糕,就表示登高消灾之意。从此重阳节食糕风俗形成了。

重阳糕,亦称"花糕",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是重阳节传统节令食品。常见于江浙沪地区,全国各地区不怎么流行。

2、将赤豆、白糖( *** 克)、豆油制成干豆沙,备用。

3、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取150克拌入红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状粉重阳糕浆。

4、将其余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 *** 克后,拌和拌透。取糕屉,铺上清洁湿布,放入1/2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的撒在上面,再把剩下的1/2的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随即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面粉时,把糊状粉浆均匀地铺在上面,洒上红、绿果脯丝,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离火。将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糕状,另用彩纸制成小旗, *** 在糕面上即成。

原料:粳米粉、糯米粉、豆沙、各色干果、红绿果脯、白糖、油、清水。

1.将粳米粉、糯米粉、白糖、油、清水一起搅拌, *** 成干湿适中的松散的粉状;

2.将搅拌好的粉静置一段时间,充分吸收水分后过筛成细粉;

3.取糕屉,平铺清洁的湿布,放入一半的糕粉抹平,放入锅中先蒸5分钟;

4.取出糕屉铺上一层豆沙抹平,再倒入另一半糕粉抹平,表面撒上各色干果、红绿果脯肉,放入锅中继续蒸约20分钟;

5.将蒸熟的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漂亮美味的重阳糕就做好啦!

六、重阳糕是什么寓意 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1、吃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2、除此之外,重阳糕的寓意,还有祛邪避灾,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另一个寓意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

关于重阳糕和重阳节吃重阳糕的来历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吃重 重阳节 重阳 来历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