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有机鸡蛋的散养鸡每平米能养几只,以及有机鸡蛋散养鸡每平方米养几只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标准化鸡舍养多少只鸡
一、农户在鸡舍建设上存在的误区
随着新农村建设及支持畜 *** 发展政策的实施,蛋鸡养殖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 对兽医生物安全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种免疫落实到位。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仍有80%以上蛋鸡养殖户受疾病困扰?究其原因,与鸡舍建设不合理、饲养设备简易、鸡舍通风条件差等有关,鸡群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中,体质和抗病力下降,从而对外界病原的易感 *** 增强,导致一些疾病的频繁发生。农户在鸡舍建设上存在以下误区:
场地选择时不考虑防疫隔离条件,鸡舍建在院内或养殖高度密集区,不利于防疫隔离的要求。
场房简陋,饲养条件差,隔热、保温条件差,鸡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造成体质变差,抵抗力降低。
鸡只占笼面积小,采食、饮水空间不能保证,造成鸡 *** 育不均匀,营养摄取不够,体质差,容易感染疾病。
误区四:什么样的通风条件都能养鸡
鸡舍设计不合理,通风与保温矛盾突出。特别在冬季,冬春、秋冬季节转化时表现更明显,是这些季节鸡群容易发生传染病的主要原因。
鉴于此,峪口禽业在大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鸡舍建设经验,特推荐一套适合当前农户养殖现状的“起步阶段”、“中等规模饲养阶段”、“大规模饲养阶段”等三种鸡舍建设模式,供处于不同养殖阶段、不同养殖规模的养殖户参考。
二、起步阶段蛋鸡舍建设|存栏2000-5000只
适合于刚进入养鸡行业或有2-3年养殖经验的农户,推荐饲养规模为2000-5000只。
1、场址选择:避开养殖密集区,水质较好。
2、饲养模式:“育雏育成”和“产蛋”两阶段笼养。
2000-3000只饲养规模推荐采用:半 *** 式鸡舍;两列三层全阶梯式饲养;水泥地面;墙面白水泥批白;自然通风,设天窗、地窗;人工或机械清粪;人工喂料。
5000只饲养规模推荐采用:密闭式鸡舍;三列三层全阶梯式饲养;水泥地面;墙面白水泥批白;机械通风;人工或机械清粪;人工或机械喂料。
1)、墙体:包括墙面厚度和墙体高度。墙体厚度:南方地区厚度24墙体;
北方地区37墙或24墙加10厘米厚保温层(图1)。
墙体高度:高出最上层鸡笼1-1.5米;一般高度为2.6-3.0米。说明:
a、基础埋深应在地冻线以下,图中数值为参考值;
d、蛋鸡舍外标高为-0.500,育雏舍为-0.300。
2)、屋顶:推荐使用彩钢保温板或石棉瓦+泡沫板+塑料布。南方地区采用石棉瓦+泡沫板+塑料布(图2);北方地区采用10-15厘米厚彩钢板或石棉瓦+泡沫板+塑料布(图3)。二、2000-3000只规模蛋鸡舍具体设计及设备选型
二、养鸡的技术
1、“1553”生态养鸡模式就是1个农户养几棚土鸡,每棚规模不大于500只,每亩地养鸡不多于50只,鸡群饲养日龄300天左右。这一模式有4个要点:
2、一是开展生态养鸡的农户,选择适宜的放牧场地,建立相互间隔100米以上的鸡棚多个;每个鸡棚面积30平方米~40平方米,每棚可饲养土鸡400只~500只,这样便于做到小群分散、合理间隔、轮牧饲养。
3、二是一棚鸡群规模不多于500只。根据鸡的生物学特 *** ,一般放牧情况下,鸡群的活动半径围绕鸡舍不大于200米,如果群体过大,则鸡舍周边寸草不生,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而离鸡舍远处有草有虫鸡不会去采食,造成资源浪费。生态养鸡根据牧场条件,规模以不大于500只为宜,这样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养鸡对环境的污染。
4、三是一亩地不多于50只。在非人工草地情况下,天然饲料资源是有限的,从维护生态环境出发,并保证鸡群能够吃到一定数量的牧草和昆虫,以达到节约饲料、改善肉蛋产品风味和品质的目的。一亩地不多于50只这一指标,是根据放牧养鸡的牧场承载能力设定的,也与欧盟生态养鸡要求的饲养密度一亩地60多只接近。四 *** 群饲养日龄300天左右。
5、三个为主生产单位以家庭为主:生态养鸡不宜实行大群体饲养,必须小群分散,而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是因为家庭 *** 分散,生产经营灵活,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便于组织生产和饲养管理。根据放牧场地条件,一户养几棚鸡群,饲养2000只~3000只鸡就可以实现致富。
6、饲养品种以土鸡为主:一是土鸡通常选育程度低,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觅食能力强等特点,土鸡与林地具有天然共生关系,土鸡比较适宜相对粗放的生产方式。二是生态养鸡的产品为国内外公认的高端禽产品,在国人看来,高端禽产品必须具备地方鸡特征,即鸡的体型外貌与地方土鸡相符,产的蛋具有蛋个小、蛋黄罗氏比色10级以上、蛋白浓稠、蛋黄韧 *** 好、蛋壳致密、蛋壳浅褐色或绿色等。通常养鸡的生产方式 *** 决定产品品质,但在我国还必须加上特定品种,这是我国生态养鸡与国外生态养鸡的更大不同点。
7、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其目的一是作为高端禽产品生产,必须让鸡群采食牧草、昆虫等天然饲料,这类似于有机生产,就是让鸡想吃什么吃什么,怎么生活得愉快就怎样生活。不对鸡群加以人为 *** 的饲养,鸡可以按照生理需求补充营养,改变了舍饲条件下鸡群按照人们的意愿 *** 采食,从而使生态养鸡的产品品质优于舍饲。二是放牧饲养可以利用天然饲料资源,节约大量饲料,减少养鸡开支,增加养鸡效益。在有牧草、昆虫条件下,以江汉鸡为例,舍饲条件下每只日消耗饲料85克,而在放牧补料情况下,通常每只日补料70克左右,节约饲料20%左右。
8、三个结合养殖与种植相结合:就是生态养鸡与经济作物的果园、林地、茶园、农田等相结合,既解决种植需要的肥料,又防止养鸡污染环境,还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所以,实行种养互补,可减少投入,增加收益。
9、土鸡生产与土鸡蛋生产相结合:土鸡作为肉蛋兼用型品种,一是可饲养公母混合鸡群,公鸡110日龄上市,母鸡留下产蛋到300日龄左右上市;二是只饲养母鸡到300日龄左右上市。这两种方式兼顾了土鸡的蛋用 *** 能和肉用 *** 能,实现了肉蛋兼顾的更佳收益。
10、农户生产与合作社经营相结合:就是做到农户以养殖为主,合作社以集中育雏育成、饲料加工、打造品牌、产品营销为主。二者发挥各自优势,既发挥了合作社的组织带动作用,同时又可避免农户小而全式的生产经营,有利于品牌打造和把产业做大做强。
11、三个兼顾集中育雏与分散饲养兼顾:以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展土鸡的集中育雏育成,将雏鸡饲养至60日龄后,待适应 *** 、抗病力提高后再分散到各农户饲养,避免了家家户户育雏批量小、批次多、育雏设施简陋、设施利用率低、育雏技术跟不上造成育雏成活率低等问题产生。当统一集中育雏到60日龄后,鸡群分散到农户地面放牧饲养,主要免疫程序已执行大部分,鸡群成活率高。
12、种草与轮牧饲养兼顾:在果园、茶园及经济林地、荒山、草地等,由于天然牧草资源相对有限,难以满足鸡群采食需要,因此有必要进行人工种草。牧场有草,昆虫自然增多,可为鸡群提供大量的青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生态养鸡的鸡舍周围由于鸡群活动频繁,往往易形成不毛之地,在放牧场地充足的情况下,可多建鸡棚,实行批次轮流饲养,让牧场植被和昆虫有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实现生态养鸡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机鸡蛋散养鸡每平方米养几只
散养鸡,即在自然环境下放养的鸡,其养殖密度直接影响到鸡的健康和产蛋质量。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散养鸡的密度有所不同。以下将详细探讨有机鸡蛋散养鸡每平方米养几只的问题:
1.**0-4周龄**:在这个阶段,小鸡的体型较小,活动能力有限,因此可以相对密集地饲养。一般建议每平方米养10-15只。这个密度能够确保小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基本的活动和觅食,同时避免过于拥挤导致疾病传播。
2.**6-16周龄**:随着鸡的成长,它们的活动需求增加,因此需要更大的空间。此时建议每平方米养7-8只。这个密度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供鸡进行日常活动,促进其健康成长。
3.**16周龄以后**:成年鸡的活动范围更大,对空间的需求也更高。一般建议每平方米养5-6只。这个密度能够保证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觅食、休息和社交活动,有助于提高鸡的整体健康水平和产蛋质量。
4.**有机鸡蛋散养标准**:对于有机鸡蛋散养,有更严格的标准。通常要求每6只鸡共用1平方米的空间,同时必须保证至少4平方米的户外活动空间。这意味着在有机养殖场中,散养鸡的密度更低,以确保它们能够在更加自然和宽敞的环境中生活。
5.**特殊情况下的密度调整**:如果散养鸡的活动场地足够大,且有丰富的青饲料可供采食,可以适当降低养殖密度。例如,平均每平米可以养1-2只。这样的密度能够提供更加宽敞的生活空间,有助于鸡的健康和福利。
综上所述,有机鸡蛋散养鸡每平方米养几只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鸡的生长阶段、养殖环境和有机养殖标准等。合理的养殖密度能够保证鸡的健康、福利和产蛋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有机鸡蛋的散养鸡每平米能养几只和有机鸡蛋散养鸡每平方米养几只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