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甘草汤原方剂量 茯苓杏仁甘草汤简介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9 0

很多朋友对于茯苓甘草汤原方剂量和茯苓杏仁甘草汤简介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2. ...枳实薤白桂枝汤、橘枳姜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的具体 *** 方
  3. 茯苓杏仁甘草汤简介
  4. 伤寒论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65)
  5. 茯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茯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6. 茯苓甘草汤的各家论述
  7.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基本信息

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1.饮证:陈某某,女,52岁。 *** 秘结,5-6日一行,坚如羊屎,伴有口渴,但又不能饮,自觉有气上冲,头晕,心悸,胸满。每到夜晚上冲之势加甚,而头目昏眩则更甚。周身轻度浮肿, *** 短少不利,面部虚浮,目下色青,舌胖质淡,苔则水滑。处方: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0g,炙甘草6g。服2剂,头晕、心悸与气冲等证均减。二诊仍于上方加肉桂3g,泽泻12g,服2剂,口干止, *** 自下,精神转佳,冲气又有进一步的减轻。三诊用苓桂术甘与真武汤合方,服3剂,诸证皆除。

2.咳嗽:胡某某,男,34岁,少年体弱,常患咳嗽,吐痰沫,轻则用生姜擦背即愈,重则延医治疗,至成年后,每发则背心怕冷,需热手 *** 觉舒,屡发屡治,难获远效。近因伤风,旧病又发,咳唾清痰,头晕目眩,胸胁胀满,口淡食少,心下如有物跳动,背部怕冷如掌大之处尤甚。脉沉细而弦,舌嫩,苔白滑,无发热身疼证,呼吸短浅难续,尿清量少, *** 自调。宜用温阳化饮之苓桂术甘汤。茯苓4钱,桂枝2钱,焦术2钱,炙草2钱,外用 *** 饼熨其背部冷处。5剂 *** 尽,诸证悉平,现已观察2年,竟未复发。

3.咳而遗尿:姜某某,女,35岁,农民。患者于1962年6月生产一孩(第4胎),产后匝月,感受寒邪,引起咳嗽。咳嗽1月余即发现咳嗽时 *** 滴滴而出,夜间咳嗽尤甚, *** 淋漓尤多,曾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显效。 *** X线 *** 正常,听诊两肺底部有稀疏湿 *** 罗音,未见其他异常病变。就诊时病已逾16个月,咯痰不多而色白,纳食正常,舌苔薄白,脉象弦细。处方:茯苓15g,桂枝6g,白术9g,甘草3g,服 *** 3剂症大减,服6剂咳止,尿遗亦愈。

二、...枳实薤白桂枝汤、橘枳姜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的具体 *** 方

1、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橘枳姜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是《伤寒杂病论》里用来治疗胸(心)痹的 *** 方。方子百度百科里都能找到的。但是要根据具体症状辨证用 *** ,以下是几个方子的辨证要点:

2、1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实(捣)15克薤白24克白酒30ML

3、【用法】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作两次服。

4、【功效】:通阳蠲痰,行气宽胸。

5、【主证】:痰瘀阻胸(心)阳痹证胸痛,胸闷,以闷、痛并重为主,气短,气喘,胸痛引背,舌淡或紫,苔白而腻,寸脉沉迟,关脉紧明显。

6、2瓜蒌薤白桂枝汤:枳实9克炙厚朴12克薤白24克桂枝9克瓜蒌实15克

7、【用法】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 *** ,煮数沸,分三次温服

8、【主证】气血瘀痰阻胸(心)痹证胸痛,胸闷,胸满,以痛、闷、满具重为特点。或胸中痞痛,或喘,或喉中有痰,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而腻,脉弦或涩或沉紧。

9、【组成】橘皮20克枳实12克生姜25克

10、【主证】气郁痰阻胸(心)痹证胸痛,胸闷而满,以满闷为主,短气,或咯吐浊痰而色白,舌淡,苔薄,脉弦或紧。

11、【组成】茯苓12克杏仁12克甘草6克

12、【主证】饮邪阻胸(心)痹证胸痛,胸闷,以闷为主。短气,或呕吐痰涎,量多而色白,或胸中似有饮动感,舌淡,苔滑,脉滑或沉或迟

13、仅供你参考!如有不明白可以在线咨询点击【hi】或【离线留言】!

三、茯苓杏仁甘草汤简介

1、目录 1拼音 2茯苓杏仁甘草汤的别名 3处方 4功能主治 5茯苓杏仁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6各家论述 7摘录附: 1古籍中的茯苓杏仁甘草汤 1拼音

fú líng xìng rén gān cǎo tāng

2、 fú líng xìng rén gān cǎo tāng

3、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湿温,两胫逆冷,胸满头眩重疼,妄言多汗,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

4、茯苓汤(《千金》卷十三)、茯苓杏仁汤(《杏苑》卷三)。

5、《沈注金匮要略》:此痹胸中之气也,邪气阻塞胸膈,肺气不得往来流利,则胸中气塞短气。方用杏仁通调肺气,以茯苓渗导饮湿下行,甘草和中,俾邪去则痹开而气不短矣。

6、而阳微亦甚者 *** 也。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注】胸痹胸中急痛,...

7、证曰∶形肿者,加杏仁。以上一方,杏仁半斤。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曰∶胸中气塞短气。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曰...

8、苓四逆汤证曰∶烦躁。以上二方,茯苓皆六两。茯苓杏仁甘草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以上一方,茯苓三...

9、服一升,日三服。6.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桔枳姜汤亦主之。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茯苓...

四、伤寒论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65)

1、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5)

2、发汗后而变他病为误治,发汗 *** 辛温,助疏泄而伤收敛,气血出于表而虚于里(中),说明发汗不当,伤气血而中气虚;脐下悸,欲作奔豚,脐周为大肠位置,可理解为大肠悸动,有欲作奔豚的感觉;治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参考五苓散方病机为中虚寒不运肺燥热不降,茯苓甘草汤方(苓桂姜甘汤)胃寒水不运化,以及桂枝甘草汤方中气虚寒心气不足,苓桂枣肝汤方亦为健运中气,加大枣生阴津,用茯苓祛湿行水之方。

3、该条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为大肠悸动,说明中气不运湿盛,湿旺气郁,津液不行,气血虚,手阳明经气血虚不升,大肠腑气血积聚而悸动;‘脐上筑者去白术’即是说大肠筑动不安,大肠 *** 燥,白术横燥所以不宜。

4、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

5、茯苓入胃经,健脾渗湿利水;桂枝甘草健运中气;大枣补阴津

6、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 ***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7、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五、茯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茯苓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1、茯苓甘草汤是中医的一个方剂,它的功效是温中化饮,通阳利水。在临床上主要可以治疗胃中不舒服的疾病,比如出现了恶心、呕吐,还有烧心以及心脏方面的疾病,包括心律失常、头晕目眩等等。

2、现代医学认为,其治疗胃炎和冠心病都有非常好的疗效。茯苓甘草汤的组方中是四味 *** ,分别是茯苓、桂枝、甘草和生姜,在临床应用中可以适当加减,对于一些外科疾病,比如腹腔疝,也有一定的治疗方向;而且对于奔豚症效果也很明显;对于咳嗽、咳痰、慢 *** 支气管炎的症状也有一定治疗方向。

六、茯苓甘草汤的各家论述

1.《普济方》;茯苓、甘草之甘,益津液而和卫,桂枝、生姜之辛,助阳气而解表。

2.《内台方议》:今此汗出而渴者,为邪不传里,但在表而表虚也。故与茯苓为君而益津和中;甘草为臣辅之;以桂枝为佐,生姜为使,二者之辛而固卫气者也。

茯苓甘草汤原方剂量 茯苓杏仁甘草汤简介-第1张图片-

3.《伤寒附翼》:此厥明伤寒发散内邪之汗剂,凡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后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此方本欲利水,反取表 *** 为里症用,故虽重用姜、桂,而以里 *** 名方耳。厥明伤寒,先热者后必厥,先热时必消渴。今厥而心下悸,是下利之源,斯时不热不渴可知矣。因消渴时饮水多,心下之水气不能入心为汗,蓄而不消,故四肢逆冷而心下悸也。肺为水母,肺气不化,则水气不行。茯苓为化气之品,故能清水之源;桂枝、生姜,则从辛入肺,使水气通于肺,以行营卫阴阳,则外走肌表而为汗矣;佐甘草以缓之,汗出周身,而厥自止,水精四布,而悸自安。以之治水者,即所以治厥也。伤寒心悸无汗而不渴者,津液未亏,故也用此方大发其汗。用姜、桂与茯苓等分,而不用芍 *** 、大枣,是大发其汗。佐甘草者,一以协辛发汗,且恐水渍入胃也。

七、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基本信息

1、【异名】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卷中)、肾着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2、【组成】甘草白术各6克干姜茯苓各12克

3、【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腰中即温。

4、【主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着,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 *** 自利,饮食如故。

关于茯苓甘草汤原方剂量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茯苓 甘草 汤原 剂量 杏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