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豆腐汪曾祺(平淡日子的乐趣)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7 0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汪豆腐汪曾祺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平淡日子的乐趣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当汪曾祺遇上梁实秋,谁才是作家中最懂吃的
  2. 平淡日子的乐趣*********读汪曾祺的***豆腐***有感
  3. 我读汪曾祺之《人间至味》豆腐

一、当汪曾祺遇上梁实秋,谁才是作家中最懂吃的

1、作家中爱吃的不少,但要说到真正的大吃货,梁实秋和汪曾祺,那绝对是榜上有名的,不仅懂吃,会吃,还经常写吃的。

2、印象中汪曾祺和梁实秋似乎没有什么交集,可我总觉得这两位大吃货要是碰到一起聊吃的,肯定会有聊不完的话题。

3、开个小小的脑洞,假如汪曾祺和梁实秋一起上了一档美食节目,比比谁才是作家中最懂吃的,会是怎样的情形?

4、梁实秋:谁最懂吃的我不知道,但是我吃过的美食太多了,狮子头,佛跳墙,西施舌,油淋乳鸽,八宝饭,锅塌豆腐,炸活鱼,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美食数也数不清了。

5、汪曾祺:我吃过的也不少, *** 的手把羊肉,北京的豆汁儿,贴秋膘,四川的夹沙肉,宁波的黄鱼干烧肉,绍兴的乳腐肉。昆明的酱鸡腿,汽锅鸡,糖炒栗子,还有黄河鲤鱼,炒脆鳝,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该尝的都尝过了。

6、梁实秋:你那炒脆鳝我吃过,味道可口极了,我还知道一种做法叫黄焖鳝鱼段。

7、切成四方块,加一大把蒜瓣进去,加酱油,焖烂,汁要浓,这样做出来的鳝鱼是酥软的,别有风味。

8、汪曾祺:那锅塌豆腐味道也不错,不过你没有试过我的家乡菜"汪豆腐"。

9、豆腐切成指甲盖大的小薄片,推入虾子酱油中,滚几开,盛大碗中,浇一勺熟猪油,那味道才好。

10、梁实秋:我可不是个简单的吃货,尝到美食虽然不拍照片发朋友圈,但是会把它写下来,编成书。

11、汪曾祺:我也写,我写吃的总叫人们口味要杂一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12、梁实秋:我写吃的喜欢旁征博引,注明美食的历史来源,希望读者能够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

13、汪曾祺:我知道这附近有一家糖炒栗子特别好吃,要不现在来去试一下,别争什么谁是最懂吃的了,我这人不喜欢争来争去。

14、梁实秋:好好好,什么都能争,美食这东西哪有高下,只要好吃怎么都行,哪个臭小子乱开脑洞,把我们放到这里来争高下。

15、汪曾祺:吃完糖炒栗子再去吃东坡肉,你可能还没吃过加过高粱酒的东坡肉,这次我亲自下厨。

16、梁实秋:那就更好了,我跟你说,我这人 *** 子急又健忘,每次做东坡肉,十次烧肉九次烧锅,正想找一个会做红烧肉的小伙伴,现在就走。

17、汪曾祺和梁实秋是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原因无它,懂美食的大吃货,都是生活家

二、平淡日子的乐趣*********读汪曾祺的***豆腐***有感

1、民以食为天,没有人可以离开食物而存活,没有人活着不食,而食也让我们平淡的日子有了乐趣,这乐趣给了我们活下去的能量,我们又把这乐趣散发出去温暖他人,这烟火的温度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感到活着的意义。

2、当代作家汪曾祺先生,用他的笔写出了平淡日子里的烟火味。

3、汪曾祺(1 *** 0- 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曾就读于西南 *** 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金庸先生赞誉汪曾祺是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

4、散文集《五味》,收录了汪老先生 38篇谈吃的文章,全部都是谈食物的文章,今天分享其中一篇《豆腐》的读后感。

5、《豆腐》,这篇文章主要写豆腐的吃法。豆腐吃法:凉拌,北方人香椿拌豆腐,南方的松花蛋拌豆腐,家乡高邮的咸鸭蛋拌豆腐。烧豆腐,分为油煎后烧,不油煎烧。用油煎的“虎皮豆腐”,想象中的“文思和尚豆腐”,烧豆腐里的翘楚“麻婆豆腐”,还有家乡的“汪豆腐”。四川乐山的豆花与北京的豆腐脑怎么吃。苏州的豆腐 *** 淮扬名菜煮干丝。谈到了武汉、长沙、昆明的臭豆腐、安徽屯溪的霉豆腐、江西、广西桂林、云南、广东的豆腐乳、上海人的百叶结,最后以豆腐皮怎么吃,结束了全文。

6、 38篇食物的散文中,许多食物的吃法,作者都写得很详细。比如写家乡的“汪豆腐”。

7、这段文字写出“汪豆腐”的形状,具体 *** ,读着文字,眼前出现了 *** 作的画面,看到了碗里浮着的油,用勺舀了吃,读到这里,不禁舌下生津。如果不是作者亲自品尝,或者亲自做过的,估计无法写出来。

8、读完汪老先生的38篇散文,我有如下感受。

9、之一,汪老先生的文章,文字平实质朴,语言娓娓道来,如谈家常,充满关怀。没有特意追求深奥的思想,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浪漫的煽情,读起来却让人舌下生津。

10、这是文字的魅力,还是美食的魅力?我想,食物本身是有魅力的,但是,文字如果不能把美食的魅力表达出来,我怎么能读得满口生香呢?

11、第二,写美食,可以开阔思路,一个豆腐,从南写到北,从东写到西,看上去散漫,一会儿北京的小葱拌豆腐,一会儿四川的麻婆豆腐,一会儿高邮的汪豆腐,一会儿长沙的臭豆腐,等等,但是,这些由豆腐这根线牵着,并没有离开豆腐的主题。真所谓形散而神不散。

12、第三,由该篇文章联想到,人们常说的追求“诗和远方”,但其实,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才是我们追求诗和远方的根基,发掘出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与美、用文字表达出来,可以让我们平淡的日子充满美好与诗意,让我们明白日常生活也是充满乐趣的,也许这就是生活赋予文字写作现实意义。

三、我读汪曾祺之《人间至味》豆腐

1、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中,汪老就说:“黄豆对中国人民更大的贡献是能做豆腐及各种豆制品。如果没有豆腐,中国人民的生活将会缺一大块,和尚、尼姑、素菜馆的 *** 傅就通通‘没戏’了。”

2、作为豆制品的豆腐,都有千变万化的模样。

3、点的老的叫作北豆腐,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就叫豆腐脑。还有比豆腐脑稍老的北京老豆腐和四川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湖南水豆腐。

4、而豆腐压紧成形就成了豆腐干,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薄片就是豆腐片,再薄一些的则是百叶或千张。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咱们通常叫作油豆皮。

5、汪老笔下有香椿拌豆腐,小葱拌豆腐,韭菜花、青椒糊拌豆腐,松花蛋拌豆腐,高邮咸蛋拌豆腐。虎皮豆腐,家乡豆腐,菌油豆腐则都是烧豆腐。

6、说到文思和尚豆腐,汪老讲述的有趣极了。他没有真的吃过,却自己脑补出了做法:“我无端地觉得是油煎了的,而且无端地觉得是用黄豆芽吊汤,加了上好的口蘑或香蕈、竹笋,用极好秋油,文火熬成。”也不知道后来汪老有没有动手尝试过,如果真的做出来,应该叫文思汪老豆腐吧。

7、汪老说烧豆腐里的翘楚是麻婆豆腐,这点我举双手双脚赞同,麻麻辣辣又烫口,怎一个过瘾能概括。

8、还有好汤加持的砂锅豆腐,虾籽提鲜的汪豆腐。南北相对的四川豆花和北京老豆腐。熏干、香干、茶干,淮扬名菜干丝。臭豆腐、霉豆腐、豆腐乳。百叶结烧肉、臭千张、炸响铃。

汪豆腐汪曾祺(平淡日子的乐趣)-第1张图片-

9、已经数出这么多做法,汪老依旧说:“中国豆腐的做法多矣,不胜记载。”可见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单单豆腐一样就如此丰富。

10、我对豆腐最早的印象,应该就是小学时候。母亲经常买豆腐回来,想来应该是北豆腐了,因为嘴馋的我都是上手掰着吃。不细嫩,但散发着浓浓的豆香气。

11、每次拎回家,豆腐都还是热乎的,常常是还没有来及炒菜用,我就已经吃了小半块。就这样吃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后来听说做豆腐的加了不太健康的东西,母亲就再也没有买过了。

12、大概是我天生爱川菜,麻婆豆腐、四川豆花都是我顶顶喜欢的。

13、麻婆豆腐自不用说,不管做 *** 不正宗,不管用的豆腐是老是嫩,只那么白里透红的一盘往我面前一摆,我这一餐定是 *** 的。

14、豆花或是豆腐脑,我有点分不清,总觉得差不多。不像北方豆腐脑那种粘稠的酱汁,四川豆花是爽口的,嫩嫩的豆花上面麻辣的佐料,搭配得是那么完美。在四川那几年,校门口的小摊是我经常光顾的。在无事的周末去拎一碗回来,就能开启美好的一天。

15、后来在北方不怎么吃到了,有时会突然在闲暇的早晨想起那碗辣豆花,好像记得味道,又好像忘记了。好多事情就是这样,“当时只道是寻常”。

16、豆腐干,豆腐皮,也是现在经常吃的。最喜欢的就是砂锅煲,各类蔬菜和肉炖煮一锅,再加上豆腐皮,外面天寒地冻,家人围坐一桌,热气腾腾,欢声笑语,肚皮也圆滚滚。

17、以前时间很多,没什么钱,出门游玩的时候从不进大馆子,于是去到各处,小摊都吃了个遍。这就尝到了臭豆腐、霉豆腐,可乐的是我也不觉得臭,只是觉得香,好吃。

18、现在自己挣钱了,出门游玩吃饭没有太多的顾虑,但却没什么时间了。再叹一次“当时只道是寻常”!

文章分享结束,汪豆腐汪曾祺和平淡日子的乐趣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标签: 汪曾祺 豆腐 平淡 乐趣 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