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委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表面上的虚假态度和虚伪行为。这个成语源于《庄子·外篇》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一只蟒蛇被人们捉住了,蟒蛇想尽办法想要逃脱,但都不成功。,蟒蛇决定装死,像一条没有生命的蛇一样躺在地上。人们以为蟒蛇已经死了,就把它扔了。蟒蛇趁机逃脱了。
虚与委蛇的含义是指表面上一种虚伪的态度和行为,实际上是有目的和目标的。有时候,人们在处理事情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表现出虚伪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虚与委蛇的典型表现。
虚与委蛇的用法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事物的本质。例如,“他表面上对这个项目很支持,实际上是在虚与委蛇”、“这个公司的发展战略很明显是虚与委蛇”。
总之,虚与委蛇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行为和某些事物的本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看清别人的真实意图,不被虚伪的表象所迷惑。
虚与委蛇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为敷衍应付或者虚伪做作。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荀子·劝学篇》中的一句话“人之所以能,是相因相成也。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故君子不以人废言,不以言舍身。何以 *** ?何以明德?何以致仁?”
这句话中的“不以人废言,不以言舍身”就是虚与委蛇的来源。它表示的是一个人不应该因为别人的话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也不应该只是嘴上说说而不去实际行动。
虚与委蛇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只是口头上说得好听,但实际上没有实际行动的人。在工作中,虚与委蛇的人往往只是把工作做得很表面,没有真正去深入了解和解决问题。在人际交往中,虚与委蛇的人往往只是为了讨好别人而说一些虚伪的话,而不是真正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虚与委蛇这个成语在使用时,通常是用来批评那些没有真正做好事情的人。例如,“他只是虚与委蛇地应付了这个任务,没有真正做好。”或者“他的道貌岸然其实只是一种虚与委蛇的表现。”
总之,虚与委蛇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的含义是敷衍应付或者虚伪做作。在使用时,我们应该注意不要成为这样的人,而要真正做好事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